内容简介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取其中一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全书之名,实涵有两重意思。第一是“两个世界论”为全书的中心理论,其他诸篇多少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的。第二是作者曾指出,不但《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曹雪芹所在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的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特点关注之所在。《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是分不开的,红学研究中的两个世界也同样无法截然划分。所以《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有几篇讨论曹雪芹生平和所谓“脂批”的文字正是属于传统红学考证的范围。这些考证文学都是为“两个世界论”服务的,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摧破“自传说”的作用。自传派的红学考证从来就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它是在“自传说”大前提的指导之下搜罗所谓“证据”。因此有时不免曲解证据,甚至把完全不相干的历史资料当作“证据”来运用。在“自传说”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以考证破考证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述与中国情怀》、《中国怀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控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尼尼微的花园
    1,余说红学“考证派”(在他那里似是贬义)注重太多文本以外的考证而没有回归小说本身,可此书在论作者、二敦、西花园考等文也是所谓“文本之外的考证”,自以为傲的“本证”、“内证”在何处?2,我真讨厌读文人之间的笔墨骂战,余的“答友人赵冈兄”一系列文字刻薄得狠。3,此书并无多少新鲜深刻的东西,也或许是余论及的题目,我已读了不少超越他水平的旁人论著。4,大观园在任何一个层面上都绝非“理想世界”,余的论据又太少太不足以支撑他的论点。5,余在自序中说“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太多,不能在此(红学)纠缠下去”,令我好笑。他在《红》上的造诣,也只能以此书为终点。真是好久没有读一本红学研究的书读出如此之多的槽点,我和余英时真是太不对盘了。想了半天还是多给一颗星,毕竟是三十年前的作品。2014-04-02
  • 福 禄 夀
    有那么几篇,确为的评。2010-10-17
  • 竹官碧
    余英时先生的八篇专论,两个世界及兼回应赵冈的两篇非常有用,其余是各种考据。封面简直莫名其妙,“情”与“淫”误摘为“情”与“理”,如果“淫”字要被和谐,不如不摘,余先生的中心句岂是尔等可以乱改的。2012-06-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