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为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以宗教为基础的解释,作者哈里森展示了16世纪和17世纪出现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如何直接从神学的讨论中得到启发,其内容关于人类的堕落以及精神和感官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原初事件的破坏。他认为,科学方法*初是作为改善人类罪行造成的认知损害的技术而设计的。现代科学在诞生之初就被定义为一种重新获得亚当关于自然的知识的方法。与通常认为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观点相反,哈里森认为神学上的考虑对科学方法的构建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彼得•哈里森,牛津大学前任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目前为昆士兰大学欧洲著述史中心研究教授和主任。他是2011年在爱丁堡大学举行的吉福德讲演的主讲人,也是牛津大学伊安•拉姆齐中心的高级研究会员。著有《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剑桥科学与宗教指南》,编有《与自然角力:从预兆到科学》等。

译者简介: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科学普及与哲学翻译,译有著作近五十部。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agicatz bot1
    想起许多菲尔茨奖的得主或多或少暗示过其灵感来源,或许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恩典.(苦笑)2023-05-18
  • oblivious忘却
    作者质疑了广为流传的“认识论革命”在欧洲科学史中的至高地位,并论述了一个观点——16、17世纪的科学家在思考科学、理性、经验等认知问题时,会将这些概念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神学/宗教视角加以思考。在众多议论中,一个重要的论题就是“堕落”究竟对人的认知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经过观念相左的各教派和个人反复地探讨乃至相互攻讦,才终于形成现代人熟知的认知观念。受到启蒙思想熏陶的现代人会将这些议论视为“披着神学外衣的哲学/科学思考”,然而真相远非这么简单,因为其中包含了重要的人性、道德和政治等讨论,远远超出(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范围,正如作者所说,最初的科学变革不单建立在“认识论”上,而是建立在“人论”这一整全的基础之上。2023-05-28
  • Rae
    不多说了好看好读谢谢张卜天的翻译2023-07-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