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声音》勾勒出一个名为“纯声学”的新学科的轮廓。声音因此不再是知觉失谐或“黑暗大陆”的象征,而是应倾听技术及其命名之需而成为建构中的文化客体。作者旁征博引,用各国历代诗人的诗句带来了美妙绝伦的例证。

《声音》通过梳理有关声音领域不同学科如音乐、声学等的研究现状,邀请我们探索日常 生活领域以及文学、音乐与电影领域的声音现象。此外,还总结了伴随电话与留声机的出现,声音内涵所经历的历史性嬗变,最后批判性地反思了理论之于狂飙突进的实践领域的滞后。

米歇尔•希翁以貌似平凡的“声音”一词命名《声音》,实际上《声音》荟萃了各种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在这个简洁而又富于迷惑性的书名下,所有文字都是为了强调与呈示声音物体的复杂性。

——吉尔•格尼(Gilles Gony),载《远望镜》(Téléscope)杂志

声音,是外部世界贯穿我们生命时间的唯一元素。其他诸种都在沉睡时刻中断。声音,永不休止,无所不在。“万籁俱寂”,不过是声音所勾勒的图画。绝对的无声,不仅人为,而且暴力,足以令人疯狂。然而,关于声音,我们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而且鲜有别致而深入的研究。法国学者米歇尔•希翁著作之中文版的出版将成为一次开启。不是美国学术的“规范”,而是法国思想的诗情和哲理。艾弓晓畅的译文为我们拉开了遮挡声音之谜的帷幕。

——戴锦华


作者简介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IRCAV)客座教授,也是创作实践者(电影艺术家,“音乐研究小组”作曲家)以及学者、教师、作家。他曾获得(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电影图书奖,并因创作的视听作品而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Grand Prix de la Ville de Locarno)。

译者简介

张艾弓,巴黎第八(梵森)大学电影系美学、艺术科学与技术学科电影暨视听艺术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西西
    不单单是结合影像来阐释电影艺术当中往往最容易被观众所忽视的重要元素,并还注入了心理学,物理学等概念来探讨声音对人的知觉的重要影响,让普通读者在认知声音专业术语的同时,更能在结合影像实例的同时,让人对声音概念有新的认知和思考。2018-07-05
  • 等待野蛮人
    可考虑买一本,对“声音”最全面最深入的学术研究了。声音是时间的艺术,声音不能暂停作为客体被反复聆听,研究。2020-10-03
  • Sigma von Zeta
    因为无法和声音保持距离所以其野蛮的一面更难让人拒绝【超好看超inspiring虽然很多没看懂…2014-02-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