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挑选“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开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保罗•蒂利希(1886-1965),美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当代的宗教处境》(1932)、《根基的动摇》(1948)、《系统神学》(1951-1963)、《存在的勇气》(1952)、《爱、权力和正义》(1954)、《新存在》(1955)、《信仰的动力学》(1957)、《文化神学》(1959)、《政治期望》(1971)等。

成穷,本名成先聪,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美学、宗教学、伦理学及存在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意义寻求与宗教信仰》等。译著有《人:游戏者》《存在主义神学》等。

王作虹,成都大学教授。译著有《我们内心的冲突》《人:学术者》《存在与在》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ingyun129
    纸张很好,精装,护封带白边,买一本留着,一版一印,定价28元(2022年二印定价48元),译者对译文略有修订。与选集里的译文比较,商务版更顺畅,有些不通顺的地方改顺了。勇气,存在,非存在,焦虑的三个层面(实体,精神,道德),参与,集体的,个人的,不顾,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绝对信仰,存在主义。20230312-15读一遍商务版,之前简单翻过几页,这次从头读起,第六章读不懂,前五章还好点。2023-03-15
  • 河东勋
    阅读最流畅的部分是作者引用的尼采…谈焦虑,第五章最后一节,第六章较好,其余部分有种车轱辘话来回绕之感,不适合哲学入门者|最后关于绝对信仰的论述不是很清晰,有种用模糊论证模糊得到的依然只能是模糊之感,扯了这么一堆最后还不是认识的局限性;勇气比起超越反而更像是守护边界的卫士|对非存在的描述不痛不痒的2023-06-12
  • 湘玉给你溜肥肠
    读起来还是挺吃力的。自我肯定是“成其所是”的勇气,也和佛家里所说的“本自具足”异曲同工。另外,作为部分的勇气和作为整体的勇气,是互相包含的。人需要承担“焦虑”,拥有“敢于绝望的大勇”,去创造与“我”相关的世界。以此,来突破最致命的精神上的虚无和无意义。——应了罗曼罗兰那句:“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再补一句,“并创造生活。”2023-06-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