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5世纪的欧洲,人们仍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不仅拉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序幕,还彻底摧毁了中世纪的道德观念,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习俗风貌。现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

但是,鲜少有人思考,在仅凭肉眼观测星空的时代,哥白尼为何会提出与实际感官完全不符的“日静说”理论?在占统治地位的教会认定“地心说”为真理的16世纪,是什么动机使哥白尼如此“大胆”地重新制定行星秩序?如此“激进”的哥白尼理论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它的提出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随后又有哪些关键的事件推动着这一理论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后继者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他们遭遇了哪些阻碍?如何与旧秩序的维护者进行角逐?他们之间关系如何?zui终又是如何促成这场漫长的颠覆?

《哥白尼问题》作者耗时23年,梳理大量原始史料,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揭示了“哥白尼问题”的奥秘。


作者:

罗伯特·S.韦斯特曼(Robert S. Westma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历史学系教授。韦斯特曼教授是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基金的获得者;2008—2013年,曾担任科学研究计划的负责人,并且是其创始成员;2011-2012年度他被评选为Huntington Dibner科学技术史杰出研究员。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哥白尼为什么放弃、抵抗和抗衡传统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学说。他的重要著作 《哥白尼问题: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2011年)出版后享誉世界,被公认为科学史领域中的经典著作。

译者:

霍文利,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主要从事媒介文化、媒介史以及西方历史的教学及研究。著有《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并翻译《西方社会史》《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等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祭天金人
    哥白尼日心说的几大先驱前导:(一)印刷术的普及。(二)普尔巴赫的《行星新论》,已经隐约提到太阳的重要地位。(三)来自阿拉伯并在当时大流行的占星术,是天文学有受众并有大量研究人员的(最)重要原因。(四)皮科·米兰多拉《驳占星预言》促使占星师和天文学家重排行星序列。日心说首先在占星学里作为模型被使用,而后反复拉锯,最终通过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人才完全成为天文学的主流。2021-05-24
  • 这么近,那么远
    “本书作者耗时23年,梳理大量原始史料,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揭示了“哥白尼问题”的奥秘。”2021-05-29
  • 心若无涯
    要理解哥白尼或者其他科学家,用今天的科学视角进行推测,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唯一有价值的探索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回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去寻找答案。2020-12-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