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为“影像文丛”系列的第三部,版权引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作者乔弗里·巴钦为当代著名的摄影理论家、摄影史学家。《每一个疯狂的念头》(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也是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巴钦三本摄影理论图书中的首部。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关注后现代主义的渴望和修辞,涉及了摄影之意义的符号学,并借由符号学探讨了每幅照片更深层次的含义,即在进入特定的历史和政治语境之前,摄影的内幕究竟是什么?作者径直检视所讨论的照片的形式特征,而不仅仅看向其背后所指。对于形式的这种关注,并不是针对要揭示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特征的渴望,事实上,这是试图直接唤起历史的真实体验,提醒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正在当下的物质世界中不断展开——在于恰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来自哪个年代的哪张照片的那种在场感中。

全书内容由九篇论文组成,包括关于摄影发明时机的讨论、关于计算机文化带来的后果的分析、澳大利亚摄影的澳大利亚性反思、关于当代艺术摄影的分析和民间照片在摄影史中的地位的论述等。这些文章主题涵盖广泛又相互融汇延伸,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在更广的范畴里讨论摄影及其历史的书写。

因此,尽管主题多样,《每一个疯狂的念头》还是有着贯穿始终的主旨:即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身份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作者理性的分析文字,包括从哲学高度的深层探微,为国内摄影研究者、从业者从更广义的角度了解、解读摄影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最大程度的考虑了相关研究者对照原版书阅读的需要,标注了原文页码。


乔弗里·巴钦教授,当代享誉世界的摄影理论家、著名摄影史学家。目前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专门从事摄影史教学。 他的著作包括:《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滥觞》(1999年,中文版将于2015年出版)、《勿忘我:摄影与缅怀》(2004年)、《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 (2008年)、《〈鞋子〉的意义何在:梵高与艺术史》(2009年)、《停滞的时间:生命、摄影与死亡》(2010年)以及《更多的疯狂念头》(中文版将于2015年出版)。他还主编了《零度摄影:反思罗兰·巴特的〈明室〉》(2009年),并合编《拍摄暴行:危机关头的摄影》(2012年)。2016 年4月,他策划的展览《流光溢彩:无相机摄影艺术》将在新西兰戈维特—布儒斯特艺廊举办。同名书籍将由普利斯特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夏恋蝉衣
    其实很无聊,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把在达盖尔和塔尔博特之前有过“留影”想法的人叫做“原始摄影师”,仅仅因为他们在日记或来往信件里提过这念头,甚至一篇名为“观察”的文章,表示了匆匆流过的景物以及要是能固定下来。这是论心不论迹吧。还有达盖尔在试验摄影术初期拍了三张一样的照片,因为没有美感和深意,作者说定有隐喻在。可你练字,一个字写不好肯定会再练,做菜也是,到了他笔下的摄影行为,就是大有隐喻。实在不解。2023-04-26
  • ellipse
    澳大利亚那篇非常妙 一个正正好好卡在摄影开端的样本 看起来神叨叨的土著人民玩弄你们这些神叨叨的现代人笑死我了 基因学那篇看着觉得应该叫数字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一看注释还真有这么一名儿哈哈哈哈哈哈哈2023-03-02
  • 郭九秋
    把时间本身折叠成一个平面。2022-09-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