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六卷)》是十卷本《黑格尔句读》之第六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六卷)》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③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六卷约50万字。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RockyWong
    人类若是不走出原来的舒适区而陷于人格分裂的巨大痛苦之中就永远得不到教化2019-09-23
  • 柏拉图下港口
    这本讲伦理和教化,为了读「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特地先修了《安提戈涅》。我对黑格尔讲的命运还是有些不了解,感觉《句读》对于这点讲的也不是很细致,而且常有得之树木失之树林的感觉,所以还是不能光捧着句读,要能时刻回归黑格尔的文本,必要的曲解也是正常的。另外,「阿谀」和「分裂的语言」这部分读来有对应当代我国社会的既视感,那种一切颠倒的价值观、上下弥漫着的阴阳怪气的气氛都与今日相当贴切。作者的一个洞见是绝对的戏谑与分裂恰恰是受过教养的表现,因此朴素的善人就是做不到胡编那样上蹿下跳,因为他比我们更清楚主流语言的虚假性。对分裂语言的扬弃就是一种另类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世界之荒谬后依然选择直面现实的勇气,不过不会再奢求从现实中得到什么回报,而把目光转向上天,想来近日自己创建“科学禁欲”豆列的初衷可能也在此。2021-08-30
  • KeniaSchreiber
    说实话,对自身异化的精神的注疏里面,邓晓芒写得确实是最可信和自身一致的。牛津本注释还是太外在,霍尔盖特的注释太简,庄振华的解释又有些怪。2021-12-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