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于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今作若干修订,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版。全书以西方阐释学理论为观照,以中国学术史为对象,对中国古代内在俱足的阐释学理论和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上的阐释学传统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认为,先秦诸子的论道辩名,两汉诸儒的宗经正纬,魏晋名士的谈玄辩理,隋唐高僧的译经讲义,两宋居士的参禅说诗,元明才子的批书评文,清代学者的探微索隐,各有其标举的阐释理论或阐释方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阐释学理论足可与西方阐释学理论相媲美。《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的深刻差异,力图建构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网络,以实现东西方文化之间有体系的跨文化对话。


周裕锴,男,1954年生,四川双流人。1984 年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3 年晋升教授。 1997年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具有教授身份的博士生。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苏轼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学术团体任职有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擅长于宋代文学、尤其是宋代禅宗文献的整理和禅宗文学的研究。著作有《禅宗语言研究入门》《宋代诗学通论》《百僧一案》《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法眼与诗心》等多部,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勉之
    部分内容与《十讲》重合。魏晋与宋两章最好。2023-04-29
  • 江行健
    ①中国古代阐释学说通了并不复杂,但细说起来非常丰富,表现为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言尽意-言不尽意、可解-不可解、记事-象喻、有意-无意、学人-风人、群体-个人、兴寄(寄托)-兴会(含蓄);作者-读者、一元-多元、义疏-语录、笺注-评点、意解-心解、考证-活参、以意逆志-断章取义、本事探微-见仁见智、通诂明道-得意忘言……特定时空的观点一旦进入历史,便具有的跨时空的普遍性,以不同的形式流转生灭变化②虽说是修订版,但其实并没有修订,无非把引文中自己的作品改成了最新的版本,“人”与“入”的印刷错误亦偶有出现;不过内容本身很好,也无需修订③四六七章启发最大,因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开拓了视野④和《十讲》相比,不局限于文学,对引文解说更略⑤为啥没有一般文论著作的“陈腐”气?因其视角新、材料新、学风正2023-01-14
  • 观千月
    细致,两宋篇尤其好。2023-03-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