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此書透過經學史與學術史之結合,考察清中葉常州學派興起,及其流衍,以及與考據之互動。書中認為,常州學派之成立,與具有經世之思的常州文人,在面對考據學的挑戰時,對傳統經學內容進行思考,有密切關聯。在爭奪儒家經典解釋話語權的同時,基於對話之需求,其學術形式不免受到考據學之影響,然儒家政治話語的內在精神,始終貫串其間。


蔡長林,臺灣澎湖人,一九六八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研中國經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春秋學。著有《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常州莊氏學術新論》等,主編有《晚清常州地區的經學》、《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校訂《翼教叢編》。另有〈唐代法律思想的經學背景──《唐律疏議》析論〉、〈乾嘉道咸經學采風──讀《經學博采錄》〉等論文二十餘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1222的bobo仔
    2010年底台北中央研究院的林庆彰先生等一行人,来学校访学的时候给古代文学的硕士点赠了好多书,老祁便让我们每人挑几本寒假回家看。虽只是粗略地看了看,便能感觉蔡先生的文字犹如他的人,典雅平易。至今对蔡长林先生的那次讲座记忆犹新,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不过如此吧......2012-11-30
  • 江城少年知不知
    求古以后求是,建立在回到历史现场前提下的的经学史重构2018-05-07
  • gabriel.weng1
    即便有重叠之处,经术文章(“文学侍从”)的传统毕竟不能完全被科举制艺所囊括,更别说明显具有belles-lettres面向的袁枚了。总之,“文士”的概念值得更加细化。2020-12-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