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蔚蓝星球上的阴暗地带 现代社会中的畸形角落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记录了全球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正面临的绝望困境:城市重建和“美化”的冷酷机器,把数百万贫民驱逐到城市边缘的灰色地带,他们只能生活在危险的山坡上、污水横流的河滩旁、毒气漫天的垃圾场附近。从开普敦到金萨沙,从卡萨布兰卡到北京,极度贫穷的城市社区与我们相隔千里,或近在眼前。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作者迈克•戴维斯提醒我们:21世纪的大多数城市被污染和腐烂包围,蜷伏在泥泞之中——并非都市未来主义者们所幻想的“光明城市”。城市贫困的不断加剧已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后果。那些埋藏在巨型贫民窟中的社会问题,是否会像火山一样在某天突然爆发?

【名人推荐】

如果贫民窟不再异常不再例外,而根本就是一座城市的全部面貌呢?这时还有谁来为它写下最后的挽歌?这正是迈克•戴维斯在《布满贫民窟的星球》里为我们描画的一幅全新的都市图景。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迈克•戴维斯将标志现代社会的噩梦般大规模出现的贫民窟进行了量化。带着一种冷静的愤慨心情,戴维斯认为,贫民窟成几何级数的增长绝非偶然。就像一个多世纪前雅各布•里斯、艾达•塔贝尔及林肯•史蒂芬斯的作品一样,这一灼烈的控诉强烈而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城市所蒙受的耻辱。

——迈克尔•索尔金(Michael Sorkin),美国著名建筑师

【媒体推荐】

最好的末日启示录。

——《卫报》

迈克•戴维斯是城市地理学界的雷蒙•钱德勒……书中描述的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悲剧。

——《独立报》

书中的惊人事实如同给我们的迎头一棒……一本令人心碎的书。

——《金融时报》

戴维斯的的文字流露出的是一股献身的热情,甚至是一种接近救世主般的情感。

——《乡村之声》


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

194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当代知名的社会评论家、城市理论家、历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已出版著作20余部。现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创意写作系教授、《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编辑,并为《民族》(The Nation)、《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等知名刊物撰稿。戴维斯曾获麦克阿瑟奖、兰南非虚构文学奖、世界历史协会图书奖等多个奖项。1990年,他以《水晶之城:窥探洛杉矶的未来》一书成名,其他非虚构作品包括《恐惧的生态学》(Ecology of Fear)、《等在门口的妖怪》(The Monster at Our Door)、《维多利亚晚期大屠杀》(Late Victorian Holocausts)、《无生命城市》(Dead Cities,And Other Tales)、《野蛮人之颂:...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旁观者
    可以和陆铭的大国大城对比着看,其实在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城市规模的扩张和人口增加并不伴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而且贫困和绝望的蔓延。解决方法何在?谁也不知道。2018-09-01
  • 我是一只小小鸟
    福山写了本《历史的终结》,历史并未终结。2017-12-12
  • 笑望江湖
    作者是个左派文人,典型的清谈误国,所有资料都来自各种报刊,没有任何第一手经历和调查记录,东拉西扯骂不绝声,一味批评各国官方治理贫民窟的举措,对政府任何行为都进行妖魔化,但对巨型贫民窟本身的危害性却避而不谈,美化赤贫阶层,面对严峻社会问题没有任何建设性方案和解决办法,这就是最典型的民粹主义文人。因为写于2005年,所有数据和资料基本都是90年代的,非常过时且偏激,对中国多有嘲讽挖苦(所有中国数据都是92年左右),甚至把北京跟孟加拉黑非洲相提并论(说中国有三分之一人住贫民窟)!平心而论按中国的发展速度,这种书译成中文其实毫无必要了,译者也奇葩,将所有外国人名和术语都附带英文原文,满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括号和外语单词,可读性很差2019-09-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