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孙隆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现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猛菲斯大学。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未断奶的民族》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安之
    看的是15年那版。这版人多来这版说。最开始真的特别期待,但是看了没几页,就发现没法理解这本书竟然是历史学人能写出来的:通过基本上脱离历史背景来试图说明中国人具有某种内在基因,然后说明中国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这种内在基因造成的。问题在于:1)作者所说的中国民族,是指五十六个民族么(当然不是了,这是他泛指的自己印象中的中国人)?2)作者的论据除了一些历史事件之外,有很多来自于充满偏见和个人情绪的自己对于“低素质中国人”的个人经验,我不认为这种以偏概全的事情是一个受过历史学训练的博士所应该做出的。3)在中国历史中,关于普通人的史料十分不足,但是总归是有的,作者一方面想从宏观角度(忽略个体)来说中国人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却由于史料不足而无法达到结论,最终只能从自己的偏见版微观经验来说明。2016-07-09
  • 闲知
    受益不多,里面有诸多想当然的成分2008-11-06
  • 大眼狗
    用口欲期、肛门期的心理学概念来概括国民性格未免偏颇;用结构或者模型来理解复杂的文化现象也未免简单。但是酱缸论也好,肛门期中国人也好提供的是一条反省的路径,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恰恰是我们文化中最缺乏孱弱的。2014-10-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