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土星之命》是一本涉猎广泛、叙述紧凑又充满睿智的佳作,堪称艺术史写作上一次先锋的尝试。作者对古希腊至法国大革命时期艺术家的大量传记素材进行了梳理和研究,通过分析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古怪的行为及各异的命运,对他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形象的塑造、性格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探讨,并进一步解析了怪癖、疯狂、贪啬、自虐等人性的弱点何以在艺术天才身上突显为令人揶揄的病疵。

《土星之命》自1963年出版后,不断再版重印,《时代周刊》称其为“一本罕见的集学术与八卦为一体、令人愉悦的艺术史经典著作”。


玛戈•维特科夫尔(Margot Wittkower,1902—1995),出生于柏林,著名的室内设计师、艺术史学家,主要研究新帕拉第奥式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巴洛克艺术,她与丈夫鲁道夫合著了一系列图书,包括《土星之命》(Born Under Saturn)、《天才米开朗琪罗》(The Divine Michelangelo)等。

鲁道夫•维特科夫尔(Rudolph Wittkower,1901—1971),出生于柏林,曾担任罗马赫尔茨安南图书馆的助理,协助编辑了有关米开朗琪罗的综合书目和贝尼尼素描作品的完整目录;1933年移民英国,后就职于瓦尔堡学院;1956年迁至纽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有《人文主义时代的建筑原理》(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in the Age of Humanism)、《从1600至...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范德罗
    非常丰富地展现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欧洲艺术家们的集体性格。从艺术家的反常之处着手,囊括了代表反常的各种性格“忧郁、自杀、自大、独身、淫荡、犯罪、吝啬……”基本上可以作为研究这一时期艺术家性格的研究指南了。缺陷则是过于细碎,涉及艺术家过多,文献归纳价值大于研究价值,关于主题“导致艺术家异化的根源何在?”只有最后一章有所涉及,得出的结论“结合时代来看,艺术家并不异常”看起来不免有些草率2021-06-24
  • Mnemosyne
    為藝術家群體去魅之作。每天2小時,一週輕鬆讀完,自感八卦量大增。Wittkower夫婦處理並組織龐大史料文獻的能力實在驚人。第十二章值得多讀幾遍。2019-09-26
  • 方觉夏深
    好厉害的文献功力 材料超丰富 这个月最喜欢的书 | 忍不住去查了自己的“星盘” 我似乎是born under the sign of Mercury哈哈哈2020-02-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