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与森林》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探索我国“刀耕火种”历史原由及现状,揭示山地民族与森林的互动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人与森林》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极具研究价值。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由于远离中原发达地区,历史上被称做荒外蛮徽。中原王朝历来有比较强烈的区分中心和边缘的意识,“中国”一词,就是集中的体现。感觉上地理位置居中,民族便显得尊贵和高傲,文化也自视高人一等,于是就有了“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的称谓。云南作为南蛮边地的印象,一直沿袭下来,以至很多人今日说到云南,仍然马上会想到山川险阻、瘅疠迷漫以及大象、孔雀、异域人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huang
    少见的扎实的田野调查的作品2008-06-18
  • 水草
    #农业拾遗 土地类型&耕作方式与迁徙、社会组织结构(氏族)、节律和时间感知的关系达成一种有趣的结构联合。不断强调的20世纪50年代对于山地民族是一场生态史的大转型。(刀耕火种,还具有栽培作物多样性的特征)1983年,林业三定政策,将森林资源重新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集体林、自留山和轮歇地。2024-02-12
  • 雨雨雨
    原来刀耕火种不是浪费,是人口没有爆发式增长前,由山地森林民族践行的因地制宜的自然农法(甚至是最优解),但被粗暴而居高临下地从“正统”政治历史记忆中抹去了(森林文化是边缘文化,大部分国人对于森林还是太陌生了)。从纯生态学视角尚可深挖。写作风格有鲜明的时代性局限但又收益于那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最后的采集食物清单很有参考价值。喜欢作者的一个观点:大意是刀耕火种是不断的令人与自然处于紧张关系又不断缓和这种关系的平衡过程。2023-02-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