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221年,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一个被蒙古士兵俘获的女人,声称为保护自己的珍珠而将它们吞下。她立即被处决,为了找到几颗珍珠,成吉思汗命令士兵们对死在战场上的人开膛破肚。

具有审美、经济、宗教和政治价值的珍珠,是古代世界的至上珍宝。而蒙古这个历史上疆域最广的内陆帝国,是其 无可匹敌的收集者、支持者、传输者。将影响力扩展到海洋领域,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怎样的新起点和新挑战?

★久负盛名的蒙古帝国史学家、内陆欧亚历史文化专家 爱尔森

★综汇六种语言史料,以珍珠为窗,联动欧亚世界的陆海贸易

★追溯南北跨生态互动,重审蒙古政治文化的长时段影响

★大卫•克里斯蒂安、姚大力、刘迎胜、张帆等重量级学者一致推荐

————————————————————

《珍珠在蒙古帝国》极具原创性且意义非凡,基于横跨多种语言的全面深入的研究,阐明了蒙古帝国和作为整体的欧亚帝国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层面。

——大卫•克里斯蒂安

以珍珠为焦点,爱尔森为蒙古帝国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新的洞见。《珍珠在蒙古帝国》对于“南方化”的进程以及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之间的互动贡献了极为丰富的研究。

——J. J. L.戈曼斯

聚焦“人类对珍珠的迷恋”,不是因为受猎奇旨趣之驱动,故欲窥探且惊羡中世纪上流社会的豪华与虚荣。《珍珠在蒙古帝国》紧贴历史变迁的主线,讲述了一篇新颖别致的蒙古人与海洋的故事。

——姚大力

《珍珠在蒙元帝国》是美国杰出学者托马斯•爱尔森的力作。作者通晓多种语言,长于蒙元时代欧亚史地,研究风格独特。《珍珠在蒙古帝国》以珍珠为主题,通过分析综合汉、蒙古、波斯和其他文字史料中的有关记载,全景式地展示了13—14世纪成吉思汗及后裔建立的地跨欧亚的元帝国内的奢侈品生产、交流与消费,文如其人。全球史的研究范式与思路是《珍珠在蒙古帝国》的主要看点。

——刘迎胜

《珍珠在蒙古帝国》是一部研究蒙古时代跨区域物资流通和文化交流的力作。独到的切入点、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多语种材料是它的鲜明特色。

——张帆

《珍珠在蒙古帝国》是爱尔森的最后一部著作,呈现出其著作一贯的风格,广征博引,利用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俄文一手史料,笔法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珍珠在蒙古帝国》用珍珠串起了蒙古时代的欧亚世界,实际上也涵盖了上古乃至现代的珍珠历史。诚如有学者评论的,《珍珠在蒙古帝国》对蒙古帝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史提出了新见卓识。从更长的历史时段而言,《珍珠在蒙古帝国》不仅关注东西方向的交流,更是着重揭示了南北方向文明交流、跨生态交流的重要性。《珍珠在蒙古帝国》是爱尔森晚年病中撰著,其资料之丰富,格局之宏阔,令人肃然起敬。

——马晓林


托马斯·爱尔森

Thomas Allsen,1940—2019

久负盛名的蒙古帝国史学家、内陆欧亚历史与文化专家,美国新泽西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波特兰州立大学学士(1962),华盛顿大学俄国研究硕士(1964),俄勒冈大学图书馆学硕士(1969),明尼苏达大学比较亚洲史博士(1979)。曾短暂任教于西肯塔基大学,1980年任教于新泽西州特伦顿州立学院(后更名为新泽西学院),直至2002年退休。

著有:《大汗蒙哥在中国、俄罗斯与伊斯兰地域的统治政策》(Mongol Imperialism: The Policies of the Grand Qan Mungke in China, Russia, and the Islamic Lands, 1251–1259,1987);《蒙古帝国的商品与交换》(Commodity and Exchange in ...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磬夏
    透过珍珠去看待蒙古帝国的历史,视角还是很新颖的,以小见大。珍珠不仅仅只具有商业功能,它还具有政治功能,蒙古人带兵打仗都带着珍珠,就是好进行论功行赏巩固人心。2023-05-07
  • 青灯夜读
    借由珍珠这一生活中随处可见(工业的发展使得人造珍珠比较多)的物品介绍了蒙古帝国与海洋欧亚交流网络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点,让我想起了同样是今年看的那本《神风与铜钱》。都是借由具体的物象贯穿全文,介绍蒙古帝国不为大众熟知的那些方面:对白色的崇拜,对珍珠的痴迷,疆域辽阔以及商业贸易……马可波罗的故事发生在元朝也就不显得突兀了。沧海月明珠有泪,珍珠背后的文化史吸引人的同时又隐藏着中外交流的商业史乃至社会史,期待看到更多这类由点到面的有趣科普。2023-05-28
  • Hanthaway
    对商品流通串起来的全球史异常感兴趣2023-05-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