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负面价值。 自由、民主、法制这些基本的正面价值实际上都只是在商品化社会中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的,但是商品化社会由于瓦解了文化传统而必然造成"神圣感的消失",尤其商品化社会几乎无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的泛滥,更使知识分子强烈地感到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的沉沦、价值基础的崩溃。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最根本二难困境正在于此。

目 录

八十年代的现代性批判与九十年代转型

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讨论五题

古今中西之争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化意识》前言

儒学与现代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研究员。

研究领域: 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大学理论

近年论著:《政治哲人施特劳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大学改革之道》(与李猛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思远翥
    其实构建很精巧却不觉得他在论证,反而觉得下了一堆结论2012-10-09
  • 蘿苼菛
    如果知识也有性价比,这书的分数还蛮高的。对比起某些无病呻吟滥图充数的精装建筑书籍来说,我真是忿忿不平!2011-01-23
  • 信心不逆熊先生
    附录的访谈比正文好看多了,甘阳和查建英一起回顾了上个世纪浪漫的八十年代。甘阳果然有精英派头,那个时代别人讨论政治的时候,他研究海德格尔,认为这种讨论太肤浅太表面;觉得后现代主义太庸俗和低俗;觉得无论怎么样的电影都只是大众文化而已,先锋电影也是如此。他们的编委会最后都有些名士派的味道了。2014-10-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