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路标》是海德格尔晚年自编的论文集。汇集了海德格尔自1919年至1961年所做的重要文章十四篇,特别可以呈现海德格尔在近半个世纪的思想历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 1976)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路标》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为不可见者而死
    Wegmarken,“一条通向思想之实事的规定的道路”……从最早的1919年开始写作的《评雅思贝尔斯……》到1961年《康德的存在论题》,这过于漫长的道路同时过于苦涩和迂回了。这本书(对我来说)可以说有一个巨大的断层,它发生在1930年的《论真理的本质》以及由此而来的《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近,在此之前是一个朝向和围绕着《存在与时间》的“照亮”,而在此之后则是作为解蔽-遮蔽共同运作的无蔽、是Seyn、是被打了叉的“存在”……是一条密林中的、仍未被我所理解和发现的小径。海德格尔要求我们思,但思何物?如何思呢?要求我们道说并倾听道说,可呼声从哪里传来呢?是旷野、还是黑森林?2023-10-30
  • 豆友137573685
    开始学古希腊语之后,再看海德格尔的古希腊解读又有诸多收获。任何政治话术都丝毫不足以描述海德格尔对古希腊思想所进行的区分,这种区分建立于一种根本的谨慎,而这种谨慎则是为了注视在变化中不可撼动的本源。2021-10-07
  • 小刀鸭
    “人不是存在者的主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在这种‘更少些’中,人并没有亏损什么,而倒是有所收获,因为人进入存在之真理中了。他获得了看护者的根本赤贫,而这种看护者的尊严在于:他已经被存在本身召唤到对存在之真理中了。”希腊人在技艺活动中强力行事的同时,也深刻理解自然或存在之超强力,技艺一方面是展现此在主动创造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其作品无可奈何的毁灭而展现存在之超强力量的舞台,希腊人勇敢地邀请存在或自然的力量运用于技艺品之中,与之抗争的同时承受这种一切皆流的命运,在领会人的战天斗地之伟大的同时,也领会到作为有限此在的存在之意义2021-05-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