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西方文明论”将欧洲和美国描述为人类发展的巅峰,然而这一20世纪初才出现的地理文化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虚构的叙事和修辞之上,通过抹杀其他地区的现代性,将世界分裂为文明发达的西方与不开化的非西方两个对立阵营,进而建构自身高级文明地位,对“落后国家”进行“合法”的殖民。

这就是发生在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内容简介

巴拿马运河一直被视为美国在20世纪的辉煌成就:凭借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现代性,美国征服并改造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西方“先进文明”治理的“落后地区”的标杆项目。然而这一文明与技术的成果更像是修辞上的胜利:在“西方文明论”盛行的年代,美国为了确立占领巴拿马运河的合法性,成功地将拉美这个民主政治先驱之地描绘成不开化的野蛮大陆,抹去巴拿马文化和政治上的现代性,将这个先进富饶的商贸王国塑造成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文明”的救赎。

历史学家玛丽萨·拉索根据大量未经披露的原始档案资料和私人回忆,还原了一个被美国商业和政治野心抹去的世界,描述了运河区真实的日常生活图景,并记录了美国在管理上的诸多失败之后,如何强制迁移城镇和居民,改换运河区景观,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不仅是工程与技术的炼金术,更是美国展现自己神力的试验场;它揭示了西方中心主义如何将世界分裂、建构成发达文明的“西方”和落后蛮荒的“非西方”,而这一虚构的观念又如何统治了现代世界。

★媒体推荐

《被抹去的历史》对工业化和城市变革的传统叙述提出了挑战,这些叙述长期以来都忽视了诸多真实的历史,以及为现代性做出基础性贡献的人们。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巴勃罗·皮卡托(Pablo Piccato)

《被抹去的历史》以娴熟的技巧戳穿了西方文明的神话,即如何将一个共同的现代性世界划分成两个想象的世界:一边是蓬勃向上、遵纪守法、技术先进的美式运河区,另一边是暴力、原始、落后的热带“香蕉共和国”。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豪尔赫·卡伊扎雷斯-埃斯格拉(Jorge Canizares-Esguerra)

这《被抹去的历史》不仅仅是美国如何将巴拿马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换成热带蛮荒丛林的历史,还揭示了西方话语如何抹杀巴拿马的文明和现代性,以及这种抹杀对这一地区造成了什么样的长期政治影响……读者应该借此重新评估巴拿马和它的历史了。

——《选择》(Choice)杂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韧勉
    本书是反思美国殖民主义反思的史论卓著。作者拉素指出所谓亚热带与热带的划分,除纬线和温度以外在西方文明论的语境下发达国家都出现在亚热带,热带地区就是贫穷的代名词。之于巴拿马,历史现实是巴拿马因其地缘优势带来的便利,是哥伦比亚最富庶的地区,所以才独立。巴拿马的黑人非常勤劳、他们的农业经济是纯粹的中小规模出口经济作物农业,与欧美区别巨大,未修竣运河之前的巴拿马运河区也是巴拿马最富裕的地区。但美国人发现巴拿马运河的商机,依其高超政治手腕侵占这里,将富庶的运河区视为不开化的野蛮大陆,抹去巴拿马在20世纪初在拉美文化政治中的现代性。面对外来帝国精英试图抹杀巴拿马本国历史、将本国精英塑造成需要照看和拯救的“土人”时,一群本土精英如何竭力捍卫本国的现代性及其对现代资源的经济控制与反抗的探索历程是为本书核心。2022-02-03
  • 先锋reader
    历史永远是被“强者”书写的,感谢这些作者,让我们听到不同的声音。2022-03-11
  • 十一
    巴拿马因为战争、特殊地理位置、经济等原因,而被几个大国轮流接手。最后一棒到了美国手里,这也是战争之后巴拿马政府无奈的选择。因为美国霸权主义,更因为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性,美国开启了对运河区域的强制改造:他们首先无视巴拿马繁荣的文化、高级的政治,一口咬定巴拿马的人民是落后野蛮的象征,这样才能借口把自己先进的文化输入此地,达到清除人口、实现霸权、管理运河、建立城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人被迫迁徙,甚至房子被大水淹没,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人民的血泪申诉也被运河区政府无情的无视掉。要以我的标准来定义你,不管你曾经是怎么样的状态,然后改造你。那些一个个活人,一个个家庭,在美国强权的大山下,如草一样轻易的抹除。美国在推动全球文明前进的时候,可曾想过,巴拿马早就再它之前,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现代性?2022-03-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