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化理论家斯蒂格勒论艺术、人与个体化:音乐、能意灵魂与器官学谱系。

★深入探讨当代社会的参与丧失与个体化丧失的问题:超工业力比多经济与象征的贫困。

★在超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呼吁一种对抗象征的贫困的斗争:以感性为前线的一场美学战争。

“从此以后,音乐无处不在:音乐厅、剧院、礼拜场所,而且还有电视、商业场所、公共场所、机场、海滩和滑雪跑道。”

“我这里所说的精神与自身的对抗,它既是美学的,也是经济的、政治的、司法的、行政的、科学的、技术的和工业的——更不必说构成其起源的神学资产,一个不可避免的起源。”

在这部作品中,法国文化理论家、哲学家斯蒂格勒介绍了普通器官学和感性谱系的计划,并且继续思考前作中关于力比多经济的研究,即超工业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力比多经济。这一研究主要通过艺术问题来进行,作为对形形色色的崇高化经济的清算。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工业技术对象征的把持,美学已成为经济战争的武器和舞台,由此产生了一种贫困,其中制约条件代替了人生经验。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导致当今时代特殊性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了解武器,使问题网络成为一个概念库,以此进行一场美学的战争。

《象征的贫困2》是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的第二部,它将引起电影研究、媒体和文化研究、文学和哲学界读者的特别兴趣,并将巩固斯蒂格勒作为当代别具慧眼的文化理论家之声誉。


贝尔纳·斯蒂格勒 (1952—2020)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曾任法国蓬皮杜中心创新与研究所(IRI)主任,法国国立视听研究院(INA)、法国声学与音乐协调研究所(IRCAM)主任,蓬皮杜中心文化发展部主任。其主要代表作有《技术与时间》(1994—2001)、《象征的贫困》(2004—2005)、《怀疑和失信》(2004—2006)、《构成欧洲》(2005)、《新政治经济学批判》(2009)等。

关于译者

张新木 江苏高淳人,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科学术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一等秘书。2006年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骑士), 2008年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符号学与法国文学。出版译著《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论诱惑》《模糊性的道德》《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陈褚卫
    虽然已经看了不少斯式漫语,这一本真的太难读了…2023-06-11
  • MManuel
    结论是不读1直接读2还是有点问题。。2023-07-02
  • 灵感点唱机
    斯蒂格勒应该是一个20世纪现代音乐的爱好者,对于极简主义的艺术了如指掌!2022-11-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