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人类学中,摩尔根这个名字因为它的历史崇高地位,因而可能已被误解为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当然这完全是用做形容)。在这一跨文化误解的过程中,摩尔根及由摩尔根的论说推演而来的许多毫无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有了自称为“本土社会理论”的机会。于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学者用从摩尔根那里得到的认识,来将他人从其他理论那里得到的认识归类为“洋腔洋调”,故意诱使人们忘记摩尔根本人是一个美国人。这个吊诡的现象提醒人们需要恢复摩尔根的西方面目, 将这个名字与西方其他人类学思想家并列起来评述。而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重新树立起摩尔根的旗帜。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乡村民族志、历史人类学、民族学、比较神话学、社会理论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玛》(2002)、《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2008)、《帝国与地方世界》(2009)、《人生史与人类学》(2010)、《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2012)、《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2016)、《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2018)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里堂老人小跟班
    铭铭老师也算是中国人类学界的一大招牌了,这本书应该算是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接受小史和影响小史,耐人寻味的确实,古代社会一书并不是摩尔根在人类学界最重要的作品,却没想到此书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一时无二。而他那本《易洛魁联盟》中文世界却时时没有译本。2021-05-04
  • ivy5846
    读这本小册子时,正好在看舞蹈风暴,谢欣的作品《流痕》让序言中将历史比做水的描述生动无比。如果时间有形态,在我有限的理解与想象中,它一定最接近水,连续、变化,无边则无形。所以,在解读历史时得明白,我们的理论概念和解释模式就是这个边,是一种人为制造,是为了发现和描述。2020-11-06
  • 抽象奶龙
    文笔真好,分析也很到位。就雅典社会而言,摩尔根的论述确实已经后无来者,不过19世纪的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研究往往让后人望而生畏。本学期文化人类学课程与这本书让我对经典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经典的问题意识绽露出对话的空间,学术就是在与经典的对话开展。我对重读某某或者回到某某的提法没有好感(因为这个提法好像所有人都误读了某某书,回到某某显示出人们喜欢弄潮),因为对王老师来说,摩尔根一直召之即来,不必回到,也不必煞有介事地重读,重读和对话一直持续,从未中断2022-05-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