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葛兆光,男,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1968年上山下乡,1968年,贵州省凯里第一中学毕业。1971年10月至1978年3月在贵州省凯里县砖瓦厂、农药厂、供销社当工人。1978年于当地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古文献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聘教授或研究员、学术顾问。

内容简介

李朝朝鲜的燕行文献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轶闻和失落的历史,其中不少是在中国史料中难得看到的。作者在阅读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震撼,因为在燕行文献中,“中国”对于李朝朝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异国”,“大清”对于朝鲜文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游览胜地。“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曾经是文明来源的天朝上国,又已经“华夷变态”,充满“膻腥胡臭”的地方。他们在复杂心态下,近距离观看中国,记录下他们感到不寻常的种种现象,又在想象异域悲情的情感驱使下,李代桃僵地为大明王朝招魂,处处搜寻大清帝国的种种怪现状。这似乎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近世东亚以及中国,重看东亚与中国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亚洲与中国、民族与认同、族群与疆域等等问题。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暗蓝#
    可读性非常强,素材丰富,组织得当,虽非专著,也看得出大家手笔。正常的历史研究趋势就应当是缩短时间(专注信史)、扩大空间与史料范围,从而使问题考察复杂且深入。动辄吾国历史悠悠几千年,真正的历史学家怎么好意思说出口。2020-08-09
  • 小城鱼太郎
    好玩儿。和马戛尔尼来华记一样,让人心生坐时光机之感。是否也意味着古代中国已经相当外在于今日的我们了?遥想一两百年前朝鲜使臣自鸭绿江一路羁旅入华的情景,倒颇有刺客聂隐娘的情调。只是“万国衣冠拜冕旒”是王维而非杜甫说的。2015-09-21
  • 历史理性
    作为研究很平庸,但是写的很有意思2014-05-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