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象征的贫困》获傅雷出版资助计划资助出版。

**文化理论家斯蒂格勒对我们时代中政治与美学关系的重新审视。

**直面哲学家所不得不面临的耻辱:“象征的贫困”,也是“生为人的耻辱”。

**深入个体化丧失的问题——西方精神和集体个体化的小史。

**深入分析阿兰•雷乃等人电影、录音歌曲,揭露电影在时间之战中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美学☆市场营销☆控制社会☆象征☆时间之战☆友爱

=====================

内容简介

在这部极具原创性的作品中,文化理论家、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重新审视了我们这个超工业时代中政治与美学的关系。斯蒂格勒认为,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工业技术对象征的把持,其中美学既是经济战争的武器,又是该战争的剧场,这导致了一种“象征的贫困”,其中制约条件取代了人生经验。

在当今的“控制社会”(借用德勒兹的表达)中,审美武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听技术和数字技术已成为控制身体和灵魂的意识与无意识节奏,调节意识和生活节奏的手段。绝大多数人现在完全受制于市场营销的审美条件,因此与任何审美探究的体验都疏远了,审美参与的概念已经基本崩溃。

斯蒂格勒因而呼吁艺术界发展对自身作用的政治理解。在这《象征的贫困》中,他特别关注电影,它在时间之战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电影既是工业技术,又是艺术,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对抗美学的制约条件。

《象征的贫困》是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的第一部,它将引起电影研究、媒体和文化研究、文学和哲学界读者的特别兴趣,并将巩固斯蒂格勒作为当代别具只眼的文化理论家之声誉。

======================

“人类是求助于代理方法和义肢命运的盗贼。”

“市场营销现在成了控制社会的工具。……控制社会首先被设计为情感的控制。”

“我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公众生活的条件是友爱。”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Gouerwa
    术语表:象征的贫困(即个体性的丧失,源自象征物生产中参与的丧失)、审美共同体、情感控制、友爱、消费社会对独特的清算、超工业时代(语法化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德勒兹所谓“控制社会”的支柱)、前个体环境、三重个体化(精神的、集体的和技术的)、后种系生成、第三持存、存在之痛、羞耻以及电影的巨大威力。2021-12-25
  • 可以改马甲了吗
    对本书的阅读还是应该建立在对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对阅读基础上,因为他的很多概念都在后者中被说明,在此书中是直接被拿来用了,并没有被近一步解释,所以前后文理解会比较难,比如“个人化”、“语法化”等。当人丢掉他的特殊性之时,他就开始不自爱。这是斯蒂格勒对“原始自恋的毁灭”问题的再思考,也是这本书的问题由来。斯蒂格勒围绕着一个政治事件,即4.21的法国总统选举选举投票。他从这个事件中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世界有一些人生活在绝对的美学贫困当中。这种美学贫困会造成他们的区域封闭,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某一个具体区域为单位的人在政治上的选票结果。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既处在消费社会的心脏位置,也就是当今鼓吹的“文明”;同时,斯蒂格勒又认为他们是最野蛮的贫困者。这是市场霸权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审美异化。2021-10-25
  • 堂吉磕碜
    就第一章好读些,后面的几章很晦涩,论述了电影,话语等内容“羞耻是哲学最强劲有力的动机之一”2022-01-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