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具有高度原创力的中国当代哲学家赵汀阳,曾提出“天下体系”这一概念,引发西方学界热议——如今,他再度提出“分叉”概念,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试图重新汇通中西哲学。

★ 作者的论证平实却又明晰,尽管跳跃于文学(博尔赫斯、《三体》)、畅销历史(《人类简史》)、伦理学疑难、人工智能等话题,但最终都直指形而上学中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存在?

★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深入解析前沿科技对人类生存的终极挑战: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于人类命运到底意味着什么?

“万物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自古代以来,就萦绕在中西思想家心头。《四种分叉》从时间、语言、道德、意识这四个维度,对这个古老问题进行了新颖而富有深刻的见解,从而揭示了存在与非存在、可能性与必然性问题,并不仅仅是学院派技术性的讨论,它们更关乎人类生存的独特性、历史性与伦理尊严。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长城学者,当今国内最具有原创性等思想家之一,主要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坏世界研究》《天下的当代性》《惠此中国》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oward–man
    阅读这本充满智慧的小书是令人兴奋的;赵汀阳先生从时下火爆的文化话题:博尔赫斯、《人类简史》、电车难题、人工智能等作为入手点切入,其用思实在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讲时间的那篇让我体会到博尔赫斯的哲学深度是足以与当代一流的哲学大家进行对话关系的,感觉得回去重新好好读他了。至于讲意识的那一篇,赵先生提出了和其师李泽厚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文明赖以成立的真正意识起源于语言的诞生,并点明了否定词的重要性;而李先生则以为来自于制造-使用-更新工具,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李。而电车难题是我迄今看到的对此问题最高明的回应,他说现代哲学沉沦于此问题显得我们的时代精神如此可悲,因为这个问题剥夺了人类命运的共同性与人存在的具体性,这不是个好的伦理学问题,窃深以为然。2024-02-25
  • 雪团团团团团团
    1/4。谈到时间的分叉,我们能记住“唯有神占有全部时间,因而拥有无穷存在。”许多欲望生发于想要成为身的痴心妄想,但人终究不能超越时间、超越自己的存在。“人被迫成为生活和历史的作者,却对自己的创作和命运毫无把握。”一种身不由己。但失去了这种未知性,未来就等于现在,所有期待、创作、冒险都将成为复制品。故而又有一种坦然。哪怕与时代格格不入,也能笑侃一句“哥们住在树上”,“不合时宜才能超越在场经验”嘛补充:人的思维并非系统的,只有永远处于运行状态的“道”。2024-01-18
  •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作者的论证平实却又明晰,尽管跳跃于文学(博尔赫斯、《三体》)、畅销历史(《人类简史》)、伦理学疑难、人工智能等话题,但最终都直指形而上学中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存在?”2019-07-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