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 “不要将科学交付给专家,不要被科学迷惑,

而是要去寻求一种人人都能分享的、复杂的科学认识。”

···

【内容简介】

伴随着DNA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基因学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基因对人类有哪些影响,生物学不同流派各执一词:基因组成了个体,人类本性是由基因编码的,基因组成了文化和社会,决定了个人的贫富和民族是否好战……《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是世界知名遗传学家R. C. 列万廷对这些观点的回应。

列万廷立足生物学,对当代科学、意识形态等问题展开了批判式的解读。他运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福尔摩斯的“记忆阁楼”、智商测试、杂交玉米等妙趣横生的实例,综合分析了基因、有机体、环境这“三重螺旋”,拆解了“纯粹的生物科学”之神话,并警醒大众,对科学、专家要时刻保持警惕。

···

【媒体/学者推荐】

列万廷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正如《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展示的,他的作品是遗传学领域非常优秀的作品。

——[美]史蒂芬·杰伊·古尔德 著名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以直截了当且易于理解的方式阐明主题,并延续了科学怀疑主义的传统。

——《独立科学新闻》(Independent Science News)

···

【编辑推荐】

1. 《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作者R. C. 列万廷是世界知名的人口遗传学家,率先将分子工具引入生物学;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批判性的思想家,常年为《纽约书评》撰稿,为公众撰写了大量简明易懂的科普文章,坚持反对基因决定论以及将科学视为“纯粹”的观念,反对利用科学来使结构不平等合理化。他曾获美国自然学家学会的塞沃尔·赖特奖、与诺贝尔奖齐名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德奖等殊荣。

2. 随着对DNA的进一步了解,人们越来越关心与基因相关的话题。是否早在我们诞生之前,基因就决定了我们的智商和成就高低?我们要如何理解基因决定论的不合理性?书中不乏对社会生物学开山之作——爱德华·O.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的反思和批判。作为一线专家,作者挑战了自己研究领域的科学和哲学基础及其社会、文化和政治后果,并运用晓畅的语言拆解了一个“纯粹的生物科学”之神话,可视为对近年热门的基因学争论的一个回应。

3. 智商测试能真实地反映智商吗?农民如果不再种植杂交玉米,转而种植纯种玉米,会发生什么?为何未成年人不喜欢吃菠菜而成年人喜欢?《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在现实中能存在吗?书中充满了此类有趣的话题,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4. 列万廷预见了一些长期性的社会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讨论的话题历久弥新,至今仍不过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简介】

R. C.列万廷(R.C. Lewontin, 1929—2021),世界知名遗传学家、进化生物学家,曾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德奖、美国自然学家学会塞沃尔·赖特奖等。他是发展群体遗传学和进化论数学基础的先驱,率先将分子生物学应用于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等领域。他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彻斯特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著有《三重螺旋:基因、有机体、环境》(The Triple Helix: Gene, Organism, and Environment)等,长期为《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供稿。

···

【译者简介】

罗文静:香港大学跨学科语言教学硕士,从事英文教学,曾担任市级政务翻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路觉
    6万字的小册子写的深入浅出,连我这种理科盲都看得懂里面的生物学知识,而且学到不少东西。当然,作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揭晓那些看似独立于社会关系的自然科学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这一点也是在今天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难能可贵的。而且作者批评科学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路和我差不多,就是即使看似自然科学是客观的,但创造这一体系的“人”确实历史的,具有政治立场;除此之外,那些看似独立于环境的客观中立的自然科学、逻辑学,事实上总是已经被社会所中介,譬如还原论思维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运动造成的劳动力流动的现实结果),而逻辑学的形式在今天也不同于亚氏时代(近现代形式逻辑是被唯名论思潮所改造过的,而且它的符号性很明显是吸收现代数理的结果,而不是从古至今一成不变的东西)。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2023-03-10
  • Paige.C
    陈词滥调过多,行文逻辑绕来转去写了那么多,表达的其实就那两三个意思。翻译太差了,尤其后半部分,有好几段甚至读几遍都看不懂为什么要这么翻译。(这套书前些年季风还在陕西南路出的那几本是真的很好,后面质量就参差不齐了,但翻译不好是底限之下。2023-02-11
  • 不蹲不蹲
    “高屋建瓴”这个词在遇到大牛之前我只觉太过恭维,但是Lowentin他配用! 不懂是不是因为香港人语言习惯的差异,本书翻译十分拉垮,有机会还是要读原版。2023-02-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