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传承与断裂》是目前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学发展史进行深度书写学术史研究,也是一项探索学者与社会、学术与变迁、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述时间段内中国社会学家个人经历和社会学学科变迁发展历史进程的描述,加深我们对社会学中国化特征的理解,从而为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传承与断裂》开头部分,着重介绍相关理论背景、史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传承与断裂》主体部分,通过深描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吴文藻、陶孟和、李景汉、陈达、孙本文、费孝通、严景耀、吴景超等)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学术发展、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分析他们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其学术取向和研究特征之间的关系、追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一门学科制度的社会学在这个时期的命运轨迹,从一个较小的剖面,揭示20世纪中国社会社会结构巨大变迁的形态及其意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魏公村里烤包子
    很好读,作者历史学社会学双重背景的加成很重要。同时是关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社会史与知识社会学讨论。那些前辈们读那么多社会结构,能预测到那不由自己掌控的命运么?2021-11-05
  • 宁静的童年
    匆匆读毕,倒也值得一看。历史叙述部分很好,理论建构和解读比较无聊。越来越觉得,好的叙事胜过一切,大多数的理论建构都是鸡肋。理论并没有启发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而只是作为历史叙事后的一种“套入”。以吴文藻被停掉资助,离开云南大学为例,说清这背后的观念分歧,资源争夺,学派竞争,人事恩怨……就好了,好的历史叙事已经把一切都交代清楚了。非要抽象出概念框架,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在运用中只不过是给历史叙述重新画了一下妆而已,根本无法启发对历史事件的解读。那要这些概念又有什么用呢?区分出那么多不同的要素,但在实践中,不同要素的比重,发挥的作用,从来就是千差万别的。如吴文藻所言,好的理论是应该是一个解释框架,一种假设,是质的研究,甚至是有预测功能的。这本书完全没有做到这些,整体比较碎片和割裂。2021-12-22
  • #林中路#
    虽说作者之后提到“描述”并不太重要,但本书吸引我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这里所运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稍显牵强。2021-10-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