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苏联史(第3卷)》主要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历史,20年代的苏联其实是站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但是苏联在这20年代实现了两次重大的模式转变:20年代初从军事共产主义模式转向新经济政策模式,20年代末又从新经济政策模式转向斯大林模式。此后苏联就沿着斯大林所选择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书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详细叙述了这一时期围绕这两个模式转变的政治权力争斗以及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确立的经过。


郑异凡,男,1935年生于南京,原籍浙江省江山市。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央编译局苏东处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政治和理论室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苏联东欧历史研究会理事。

著有《天鹅之歌——关于列宁后期思想的对话》、《布哈林论》、《不惑集》、《史海探索》。主持《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3卷的校订工作。34卷本《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副主编。主编《布哈林文选》、《布哈林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托洛茨基读本》、《托洛茨基文选》。编译《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资料》、《“一国社会主义”问题论争资料》,此外还有译著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学》(合译)、季诺维也夫《列宁主义》(合译)等。多次应邀出席有关苏联历史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内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风起于青萍之末
    新经济政策存在有存在的理由,消亡有消亡的解释,当时的苏联最需要的是重工业和建设速度,新经济政策不能提供,其被边缘化也是自然而然的。2021-04-11
  • tiiiiin
    前部分的数据罗列的很翔实丰富,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开展的经济状况。各类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以斯大林的态度为基本点,围绕其讨论苏共各个干部各个群体的意见。后期的政治事件则是以斯大林为核心,叙述他战胜各个政敌的过程。这种写法就是一种斯大林的半传记,太突出了个人,而不是国家。在讨论斯大林与托洛茨基政争的一段,两个人的篇幅相差太多,就有这类问题。其他部分,也对于苏联各类事件的其他参与者照顾太过缺乏。2021-07-07
  • обломовист
    总体还行,对苏共党内斗争也有较为详尽客观的描述,作者明显很欣赏布哈林2017-11-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