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人文学科遭遇全球性危机,

“跨学科”何为,人文学科何去何从?

直面传统学科的局限性,追溯福柯、德里达、拉康等人的开创性跨学科实践,

一探权力理论、女性主义、酷儿理论、精神分析等如何为人文学科打开全新局面。

知名学者但汉松倾情推荐!

------------------------------------------------------------------------------------

【编辑推荐】

★当人文学科遭遇全球性危机,“跨学科”何为,人文学科何去何从?

直面传统学科的局限性,抨击“文科无用论”,

追溯福柯、德里达、拉康、克里斯蒂娃等人的开创性跨学科实践,

一探权力理论、女性主义、酷儿理论、精神分析等如何为人文学科打开全新局面。

★挑战传统、过时的知识范式,重塑人文学科合法性

大力批判权力运作下的传统学科划分,质疑知识本身的性质,拒斥由自然科学兴趣定义的传统学科等级制度;

为通识教育的衰落大声疾呼,批判性地反思学科和跨学科性质,寻求打破和超越学科壁垒。

★华中科技大学陈后亮教授+宁艺阳博士生翻译,知名学者但汉松倾情推荐。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

【图书简介】

“文科无用论”大行其道,人文学科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的探索可以有怎样的作为?人文学科何去何从?

乔·莫兰以深厚的学术史意识,探讨了我们如何将知识组织成学科,以及当旧的思维方式变得过时、不相关、不灵活或有了排他性时,如何将其重组成新的知识结构和联盟,或者说是“跨学科”的形式。作者讲述了跨学科变幻激荡的轨迹,追溯福柯、德里达、拉康、克里斯蒂娃、利奥塔等人的开创性实践,探讨了权力理论、女性主义、酷儿理论、精神分析、历史主义、生态批评等如何为人文学科打开全新局面。

人文学科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因为它们关注的是人类凌乱、无边界、无算法规则的状态,旨在研究人类创造意义的整个杂乱过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跨学科来寻求改变与超越,鼓励学科之间的交流,并对组织知识的方式保持开放态度。


【作者简介】

乔·莫兰(Joe Moran),利物浦约翰·莫里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英文与文化史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史、日常生活理论和非虚构性写作,擅长跨学科合作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阅读日常》(Reading the Everyday,2005)、《在路上: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On Roads: A Hidden History,2009)。他也经常为《新政治家周刊》《卫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撰稿。

--------------------------------------------------------------------------------------

【译者简介】

陈后亮,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文论、英美文学。著有《“后理论”背景下的当代西方文论热点研究》(即将出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四六酱
    在建构知识广度的过程中,跨学科是一种直观的、可行的方式,只不过这本书的作者仅仅凭自己的历史+英文经验,混乱且草率地书写了人文学科某个局部的互通有无…对腰封上人物和概念的科普还是简史式的,至少这一本书并没有勾画出清晰的轨迹,也没有塑造出合法性,我只是觉得我很对不起南大社…2023-05-31
  • Launcher-Z
    中间出现了好多好多人名,一度猪脑过载,不过还是能有不少冲击性的发现哈哈哈2023-08-01
  • holly2007
    大學之學科建製只是權宜取捨(trade-off)下的歷史產物,本無實證性可言,在AI勃發、ChatGPT當道之晚近,更形桿格,甚或趨於笑柄,張雪峰之嘲新聞(其實美標學名Mass Media),亦此意也。輾轉而下,又牽涉話語建構,權力安排,及背後當然的利益分配,輒幾近反動桎梏耳。Transdisciplinarity自解構起手,鉤連整合,反復橫跳,最後竟落腳文學,直扣人性之門,難怪Adam Smith二世紀前在Univ. Glasgow課堂上,無論邏輯、法學、神學,及渠創設之經濟學,盡以文學為依歸,蓋析解人性,即探究神性,Plato之謂穴壁焰影也。借閱於拱廊計劃Study Book.2023-07-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