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缄口日记》收入著名剧作家陈白尘“文革”前期(1966-1972)被打成“牛鬼蛇神”时写下的《牛棚日记》和“文革”后期(1974-1979)等待“摘帽”的漫长日子写下 的《听梯楼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噩梦般的年代里,既被触及皮肉又被触及灵魂的所谓“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和等待“解放”时“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焦虑无奈,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真实的毫无伪饰的历史记录。《牛棚日记》十年前出版时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听梯楼日记》则是首次在大陆出版。今天重新整理出版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有助于人们对那段已逝历史的了解。


陈白尘(1908-1994),江苏淮阴人。写岁开始发表作品,师从于著名戏剧大师田汉。陈白尘一生的创作颇丰,写有小说、散文、话剧及电影剧本等等,其中尤以话剧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太平天国》、《魔窟》、《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及《大风歌》、《阿Q正传》等。他以辛辣的讽刺铸成了自己的风格,以其经典的作品确定了政治讽刺喜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文革”结束后,陈白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及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及作协名誉主席,并受聘为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花晨月希
    看完牛棚日记特意找来读的,恢复了牛棚日记中绝大多数的人名很难得,增补了作者 1974 年回到南京家中至 1979 年三月彻底平反之间的日记,较翔实,是一份很难得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四人帮覆灭后,迟迟不能平反的焦急心情,颇令人感同身受2023-07-15
  • 海扬尘
    能把日记——真正的日记写得趣味盎然的人我还没见过,本书也不例外,其价值在于那冒着危险使用各种符号记下的流水账。虽然只出版了“十分之一”,已能让人通过文艺界的情况对文革进行一番管中窥豹。首先是通过作者对自己处境的记录。无休止的批斗,自我检讨,互相揭发,逼供和恐吓。斗自己的人突然也被打倒进了牛棚,下放五七干校,林彪事件后政策部分松动,小平复出抓生产,总理去世,人心思变,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停止记录五个月,之后是迎接拨乱反正。作者呢,是忠心不二的党员。有一点是我这几年才注意到的,那时候虐待知识分子,工资却基本不受影响。当然——是从一百块降到三十块生活费,但那时相比农民仍在九霄天上。文革后期青年从迷梦中醒来,社会风气又不正(军代表、村书记利用职权……)颇有一点玩世不恭的气质。朦胧诗兴起于此时不是没原因的2020-06-24
  • 喋喋不休
    文革一直是自己关心的题材,既然政策有所放宽,相信敢言的书会越来越多。2012-09-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