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批判到抗争》以问题式讨论方法将从卢卡奇到齐泽克以来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以历史必然性与人的自由能动性的发展关系为主线,选取不同思想家对于相关问题的不同讨论角度,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构主体性的方式和方法。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激进左翼思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法国巴黎索邦第一大大学访问学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各分类器官转载30余篇。已出版著作《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以及《拜物教幽灵》,已经出版翻译著作: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斯皮瓦克:《历史哲学:后结构主义路径》,齐泽克:《延迟的否定》,等多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加菲猫梦会圆园
    马哲的批判性是一种生命力,之前在b站看视频就很钦佩夏教授对于社会生活的强烈好奇,是一种热情又清醒的精神状态。2021-09-29
  • 桃吉诃德
    很有意思的读书笔记式专著,并非简单综述,而是有着独特的思考维度。问题意识很清晰,从当代西马的发展进路梳理出两条清晰的基本问题域线索:思维-存在的断裂性以及主体的空置(但并非不存在),前者在与语言学的共谋中指向一种意义的敞开性和不确定性,后者为事件(革命)保留着永恒的生成性,二者互相依赖,共同构成了当代激进左派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基础,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和继承。尽管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当下,激进左派的理论批判难免有沦为密涅瓦的猫头鹰之嫌,但这种激进态度无疑也是“召唤事件”的重要武器,这种“激进姿态”,这种行动本身就是能动性的最佳体现,正是在这种不断生成的主体性中,变革甚至颠覆才能在它暂时的沉默中维持着永不消逝的可能性。期待夏老师的下一本专著。2021-01-28
  • 项平
    部分精读少数跳读。首章算挠了后马克思主义的痒,作者表示拉克劳区分“对抗”与黑格尔辩证矛盾不过徒劳,“回到黑格尔”事实上已为西马宿命。类似地,梳理拜物教三阶段,指出本雅明的批判因其意象之自我颠覆而更近马克思;相反,齐泽克“价值幽灵化”所指认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恰恰沉陷理论僵局,一如前文辩证法的断裂。再以批判法国主体性哲学收束上篇,作者的理论取向很明了了,这更在中篇透过卢卡奇的康德底色来揭露理性主义瓦解的问题域,亦即哲学断裂性困境与主体性原则之构筑的魅力(而非某种无产阶级立场)。相较于此,本雅明真理观或“意象辩证法”(与下文葛兰西praxis的必然性逻辑)兴许更得伊格尔顿欣赏。综上,第八章论阿尔都塞是为全书之砥柱,由此看对鲍德里亚的梳理(尤其对生产的批判),无异于游泳中的猛然呼吸,而清醒不可归类。2021-04-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