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增量40% ,已翻译成14国文字,艺术设计、美学相关学科指定参考用书。


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

译者:滕守尧,北京大学学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师大特聘教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indenburgAsh
    很细致的拆解,知觉作为一种力量,用以平衡、和谐和色彩的图形搭建。2022-04-26
  • 非虛構
    非核心的材料在空間中並不存在。在另一端顯得較窄的桌面只是在感覺中作為桌子的感覺材料的族類一成員而存在。而不是作為桌子的標準固體的組成因素而存在。核心的感覺材料不是標準固體的部分或表面,但可以說與這固體相一致。物理空間上的位置不是一個感覺材料的一個特點,而是構成一個標準固體的一組感覺材料的一個集體的特點。一個感覺材料的族類也許不應說是在時間中存在並經歷變化,但應說是通過時間而延長自身並通過時間而不同。觀察者的觀點及其運動,是可根據標準固體的空間來確定的。可得到的感覺材料是可根據觀察者觀點的變化來確定的。一種物質的東西在物理上以及在感覺上佔據一個空間。我們以此意指它在這個空間中表現出某種因果特性,最突出的是不可入性。當栗子掉在石頭上並彈走時,正是石頭的因果特性,而不是一種感覺特性作用於這個栗子。2022-10-14
  • 渚骸燃
    一本公认为教材但写作方式不很严谨的书,重在提的观点、对人的视觉感知新发现足够醒世脱俗。作者努力地把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自己独创的“力的结构说”融入到视觉艺术中,但他本人是心理学家也导致本书在很多地方从视觉又回到了心理学上(甚至是物理学化学宗教学)。最杰出的贡献是构图、线条、形状和二维&三维形式的研究,较适用于平面设计、海报和建筑,但对于摄影和绘画的两大基石“光与色”的论述相对粗糙了很多(尤其是谈论光线时有强调物体固有色的古典倾向,甚至认为固有色本身能让人眼识别,“高光”是洒在固有色上的一层薄膜……)。所以这本书是有偏向性的,主要设计领域比较受用。强烈建议如果只做艺术不搞学术的大家,只通读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九章,还有第三章的前八节。讨论运动的第八章是20世纪20年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延伸2022-10-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