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希腊精神》全书分为十七章,前四章分析了东西方的差异并提出古希腊独特的存在理智与精神的平衡;中间通过对品达、阿里斯多芬、修昔低德、苏格拉底等人的分析阐释了希腊精神的演变;最后两章对比了古希腊和现代世界的方式。


依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普及家”(不列颠百科全书语)。早年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典籍是她一生的爱好。她在慕尼黑大学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成为在慕尼黑大学求学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写作。著作有:《希腊精神》(1930)、《罗马精神》(1932)、《以色列的先知们》(1936)、《希腊戏剧三种》(1937,译著)、《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1943)、《神话》(1942,被美国各学校广泛使用)、《真理的见证:基督和他的解释者》(1949)、《上帝的代言人》(1949)和《希腊的回声》(1957)。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酱
    用英国文学做类比,古希腊的语言特色就很容易理解了2011-08-26
  • rustle
    作者对希腊的描述,简直有种魔力。重重地mark,摘抄都不够,一边看一边觉得以后一定要常常回来翻看。对作者的观点于是也就忍不住无法分辨和怀疑,默默地一味接受了。The Greek Way,是可以用来当信仰的。2013-01-14
  • 不系舟
    仰慕希腊的小粉丝视角。完全理解古希腊的魅力让作者不吝溢美之词,但又何必如此贬低东方的印度文明?甚至为了烘托希腊,英国诗歌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化波斯文化等也都被一一拉来陪绑。作者的思考角度太过狭隘,对希腊的讴歌也略显堆砌而空洞,甚至不乏前后矛盾的理念。没有博大包容的胸怀,而是站在粉丝视角去理解人类文明,其实体现了作者的幼稚和偏见,这或许可以归咎于时代的局限吧。不可否认,作者的全情颂扬对完全不了解希腊文化的读者的确有蛊惑力,某种程度上肯定能起到宣传效果,这应该也算是对希腊精神的传播作出了贡献。2019-05-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