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苛捐杂税阻碍了投资,各种管制措施使官僚机构腐败丛生,国有企业肆无忌惮地挥霍国民财富,富有才能的人不是致力于生产性活动而是削尖脑袋挤入寻租部门,企业家精神得不到彰显,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掠夺之手》以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运用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深入考察了公共部门的运行机理及其对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对研究寻租、腐败和政府治理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安德烈·施莱弗(Andrei Shleifer)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8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在1991年到哈佛任职之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商学院执教。1991—1997年任俄罗斯政府顾问。199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

罗伯特·维什尼(Robert W. Vishny)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金融学Myron S. Scholes杰出教授。198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8年任美国国民研究局金融研究项目主管。1992—1994年任俄罗斯私有化委员会顾问。1993—1995年任美国金融学会理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豆九
    没有回避人性的本质,而且从人性贪婪的一面出发去分析,感觉很真实。各种数据、公式啥的,没咋看明白,但结论八成看明白了。遗憾的是没有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状态。书中把国有企业描写成效率低、浪费高的代表。我以前也是这么觉得的。比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因为垄断,造成中国的话费和网速都比国外更没有竞争力。但现在再看,感觉完全变了。中国的移动网络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更强,鸟不拉屎的一条路上也会有手机信号,这个是很多发达国家都不能做到的。光这一点就值得去深入思考。所以哪个更好,哪个更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观察和总结,不能简单的下结论。2020-03-25
  • 大呆
    有些问题的答案已经内置于作者的假设,就像熊彼特批判的“李嘉图陋习”,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既不像作者的假设那么简单,因此也不是像答案那样“非此即彼”,根源在于人的处境、动机、行为是复杂且交互影响的,所以经济社会的变迁更像是诺斯讲述的“路径依赖”范式,跳跃式的休克疗法并不能改变实质的进程,中俄都是有说服力的案例2020-12-07
  • 越毓
    非常棒的一本书。模型和回归分析用的炉火纯青,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也考虑到了文化方面的影响。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删减问题,还有译者缺乏统计学知识,在涉及回归分析的几个章节的翻译不好。2020-03-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