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为余英时文集的第四卷,共选文15篇,主要考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状况。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介绍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递变,重点阐述了清代学术史观念的形成以及戴东原、章学诚等人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兴起、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检讨。

作者研究注重从不同历史阶段的个案出发寻求中国文化内在理路的连续性和价值的再发现,同时作者酷爱中西文化比较,如在谈论作者归纳的知识分子两大特性之一的“超越”时,作者把它与中国古代的“道”进行了比较置换,指出“中国知识分子从最初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一刹那起便与所谓道分不开,尽管‘道’在各家思想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全书结构清晰,思路流畅,无论是整体编排架构还是具体行文都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同时作者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文意贯通,虽着眼于古代,投射的意义却是现代的。资料翔实权威,引用准确简洁,对于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整体发展状况及今天的很多文化现象都很有帮助,具有很高的阅读参考价值。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潜山,曾师从钱穆、杨联陞,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

沈志佳,博士,自2006年9月始任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前此曾于1993年至2006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并于2001年至2003年间兼任美国匹茨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职位以及匹茨堡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
    前半部分,主要从“士”的发展与内向超越的文化特征的相互影响,勾勒了中国传统思想从天道向人道的转向路径,道统、学统与政统的互动脉络。“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知识分子不仅应该是文化价值的护卫者,更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读后很有触动,关于意识形态的谈讨尽管篇幅不多但很有启发。后半部分主要是对清代学术思想的梳理,考据意味甚浓。2018-07-12
  • 濟楚
    余先生的文章很流畅,此本也早已购入囊中。2014-09-19
  • 密西西比路
    在病魔中读完,体会到先人们的勇敢和艰难,由浅入深,魏晋和清代思想开辟了一条道路,自强不息2021-08-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