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描述了人格病症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所谓的高水平人格病症的动力学心理治疗(DPHP)。该疗法的基础是科恩伯格发展的当代心理动力学客体关系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生活是如何围绕内在客体关系组织起来的。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详细描述了治疗背后的理论和模型,把治疗过程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三个阶段,描述了每个阶段的任务、特点及标志。


[美] 伊芙·卡丽格(Eve Caligor):医学博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及主任。

[美] 奥托·F.科恩伯格(Otto F. Kernberg):医学博士,美国纽约普瑞斯比特伦医院威斯特彻斯特分部人格障碍研究所主任,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和医药科学研究生院的精神病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前任主席。

[美] 约翰·F.克拉金(John F. Clarkin):哲学博士,美国纽约普瑞斯比特伦医院威斯特彻斯特分部人格障碍研究所副主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和医药科学研究生院的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教授。国际心理治疗研究协会前任主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空谷之音
    TFP是移情焦点疗法,DPHP是修改后应用于高水平人格的移情焦点疗法。是一些基础,TFP复杂些也读得顺畅些,幸亏我自身也有这些心理状态,理解起来不至于那么抽象,更容易理解,也算因祸得福了哎。有空写写读书笔记。2021-11-03
  • yorushika
    不戳啊 本来想助眠的 给我读醒了…翻译还是不错的,行文也不晦涩// 很不错的书,主要针对神经症以下到边缘性人格组织的来访。回避抑郁表演etc都可以用,感觉现在大部分人的人格水平可能都在这个范围及以下// 又看了一遍,这次印象比较深的是,情感不显著某种意义上也是情感显著lol2021-09-09
  • isismay
    针对高水平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DPHP),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的姊妹篇,基于科恩伯格对人格障碍的理解和分类总结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书中描述的这一类来访还是比较多见的。适合已经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阅读。2019-11-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