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代的漕运》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逝世于美国。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Vindicated
    2008-12-22;看着一个个地名,晕乎乎的;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好长啊;还是理科好,不用那么长的毕业论文;2008-12-22
  • saidelizi
    从为明代官员辩护角度,可以说当时他们管理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既不能受益于统计技术,也无现代通讯设备可以利用。由于地域辽阔,一些陷阱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样的辩护不能免除他们所有的错误管理,我们在这里要再次指出,导致错误管理的是被扭曲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技术缺陷。传统中国的政府,既不是采取互相承认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推行野蛮强迫同意的政策。它从禁锢思想的发展中获取大多数力量。它通过严密完整的伦理说教,向臣民灌输忠诚,而这伦理思想是把理性认识同神秘尊严混合在一起的。既然这样,明廷并不把自己的活动局限于功利性职能,它为了确信自己的权威,必须要精心组织各种庆典和仪式,炫耀自己的富丽堂皇。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它强迫漕河解决供应问题。2012-02-04
  • 宛在水中央
    黄仁宇的博士论文。还不是一般的无聊哈哈。明代这么庞杂的官僚机构和繁琐的赋税,怎么能不亡呢~不过回看今天我们又能好到哪里去~2011-09-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