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面照亮卡夫卡文学天才的镜子,一部不可思议的传记
⭐️他是观察的旅行者、充满幻想的孤独者,也是反讽大师和焦虑的禁欲主义者
⭐️文学、心理和文化等多重视角之作;不仅是对这位文学怪人一生的深刻描绘,也是属于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巧妙缩影。
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一直被认为是摸不透、含糊不清、既吸引人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的化身。这部传记把卡夫卡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放在1880年至1920年这一时期各重要文化思潮的相互联系之中加以考察。它展现的是游手好闲者和孤独者,旅行者和胆怯者,禁欲者和爱恋者,心醉神迷者和怀疑者,恐怖专家和讽刺大师……人们可以从卡夫卡作品在犹太神话和欧洲现代派之间的特殊地位中,获得对其艺术特性的新的认识。
《卡夫卡传》将卡夫卡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同其作品的深奥性与神秘性放在20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思潮中加以考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民族学,以及布拉格的地域文化传统,描绘出一个立体的、轮廓鲜明的、背景清晰的、完整的卡夫卡。

彼得–安德列·阿尔特,德国文学学者,柏林自由大学前校长,曾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意大利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以写《席勒传》出名,曾获马尔巴哈席勒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陆钓雪de飘飘
    像在《诉讼》中那样,《城堡》中的时间、空间和物体服从陌生化法则。卡夫卡再次显示出自己是把外部世界的元素变为心理状态信号的能手。作品展现的时间是一种持续停滞的时间,单调和静止是这期间的主调。雪像一个凝固的象征裹住这个地区,并在阴沉的天空下让村庄笼罩在经久不变的晨昏蒙影中。村民的房舍,还有村长的办公室,都显得像是阴森的洞穴,时间停顿下来了。1921年10月16日卡夫卡在日记中对使人迷惑不解的停滞印象写道:“一个持续不断的开端的不幸,一切只是一个开端并且连个开端也不是的这一错觉的缺失。别人的愚蠢一一这些人不知道这一点,还踢足球为了可以终于‘前进一下’,并将自己的愚蠢像埋在一口棺材里那样埋在自己心中;别人的愚蠢一一这些人自以为在这里看见了一口真实的棺材,一口人们可以搬运、打开、毁坏、更换的棺材。”2023-01-15
  • 连木木
    真好啊,不枉费我千里迢迢把这本书背回家,赶在虎年的尾巴上终于看完了。如此立体地解读卡夫卡,从他的成长背景,到他的阅读理解,从他的交友爱恋,到他的文本分析……他的恐惧,他的投入,他的禁欲(原来会有文学禁欲),都深深吸引了我。整本书有点我还没搞完的陀传的感觉;只是特别遗憾,还有很多作品没有读过,就先接受作者的解读,真假与否,深刻与否,待日后再对照观看吧。“只有在最癫狂的尘世生活中才有一点点生存的可能,仅仅是一种想象出来的享受欲。”文学不祛除死亡,但它延续了生命长度。2023-01-22
  • 韧勉
    本书作者彼得–安德列•阿尔特是柏林自由大学前校长、德国文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本书名为卡夫卡传,实则是通过这位捷克国宝级作家的生平投射出奥匈帝国末期波西米亚王国的工业化进程、犹太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相对于19世纪末的维也纳璀璨的犹太文化之光而言,19世纪末的布拉格却是以德意志文化占主流,犹太人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捷克人在民族性上较之德国人又自成一体。同时基于卡夫卡过于表现主义的文风的考量,阿尔特利用了大量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去思考卡夫卡的心路历程,即便是在他去世后,他的家族成员大部分死于集中营,他个人超越时代,之于国家与文学世界的贡献远高于自己的当世声名。2023-11-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