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辑录金克木先生对佛教典籍及印度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乃至语言的思考与阐释。尤其讨论了与佛典相关的诸种问题,如佛教文献的汉译、分类与解题;汉译佛典的文体、翻译与理解,并重点阐释了佛典中公认难读的《楞伽经》和耳熟能详但又难解其妙的《心经》。金先生还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将《存在与虚无》《逻辑实证论》和《心经》汇于一炉,力图打通“古今中西”,从一元与二元、语言与非语言等现代哲学的角度来尝试解说人类思想的歧异与贯通。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曾用笔名辛竹、维谷、演慧、安琪等。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诗人、翻译家。1930 年赴北平求学,1933 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翻译等,是三十年代新诗坛的重要一员。1935 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南下,辗转于武汉、长沙、香港、重庆、昆明等地,在报馆编写新闻,在中学、大学教授外语。1941 年经缅甸到印度加尔各答,任《印度日报》编辑;1943 年到贝拿勒斯鹿野苑随印度大学者憍赏弥老人读梵文、巴利文,学习、研究印度哲学。1946 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教梵文及印度哲学史。1948 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语、乌尔都语等。教学同时,发表多部作品,包括学术著作、散文、杂文、诗歌、小说、翻译等。历任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

...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招财猫
    这个书是作者的很多文章的一个合集吧,,这些文章标题都起得很好,但内容都比较水。2022-07-27
  • 老萨
    这书名实在灾难。不过,一语破的举重若轻无过于金克木和徐梵澄二老。2024-03-25
  • Kaspar Hauser
    书名内容只占部分的印度相关文集。通过汉语与梵语中表述存在的动词的对照,体现出语言与哲学思想的密切联系——“经过认识中分析而用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息往往是更复杂的哲学认识的开始”、“从语言信息可见各民族的对外界认识和分析加工有同有异”,而由外界输入的本语言中原不存在的概念,注定只能参照传统文化来理解接受,诸如“自由”“权利”“平等”之于印度,“无常”“无我”“缘生”之于中国,皆为“新术语、旧范畴”。在读到梵语中存在的词根的梳理部分的内容时,深刻意识到“语言有别,传达另一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在细微处难以确切”,带着这份反思和警醒再去读汉译佛典应是有益的;在此之前读经论时从未考虑过其本身的固有定位和目标读者,现在看来既然内部读物本就不示于外人、不为普及而著,便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钻”。2024-03-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