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教授深耕二十余年,政治史研究扛鼎之作

以贯通视野,系统梳理清朝以前数千年的正统观流变;以聚焦眼光,深度剖析清朝复杂多变的“大一统”观形成轨迹;以延展思路,清晰勾勒“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

★把“大一统”作为方法,开启理解中国的全新视角

王朝更迭绵延千年,历代帝王如何树立政治权威,获得承接“天命”的资格?历两汉宋明儒家阐释,清朝如何改造前朝“正统观”,重申“一统”之为首义?

★绘制清朝建立特殊“正统性”的全息图像,深入揭示有清一代皇权的本质

从制度、文化到边疆治理,互动考察政治与教化;由帝王、官僚到基层社会,层层分梳统治与治理。

★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核心观念,发掘其在现代历史转折过程中的延续性作用

什么是“统治”?什么是“清朝统治”?“统治”与“治理”的边界应该设在何处?如何重审“纪纲”的意义?

———————————————

《“天命”如何转移》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天命”如何转移》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明朝霖
    简要评价:格局大、史料丰富、论证充足。但是略散漫、略显堆砌、车轱辘话略多。2022-10-18
  • von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界定“中国”不容易,大部分时间里只有“诸夏”与“蛮夷”对峙时,才能凸显“中国”的意义。把古代的族群边界意识(如宋人的“中国”意识)当做现代民族自觉意义上的国家观念,会有时空错位的感觉,本来宋人的中国意识就是异族被逼无奈下的选择,并非主动构建。而清朝的大一统观突破了“中国”与“夷狄”相对峙的理路,他们多强调自身是否拥有大的空间为正统,而偏安政权也被视为无正统。所以,清代频繁的文字狱也可视为王朝打击与自身“大一统”口径不一致的人群与言论。那么,今天我们要问 大一统 还有生命力吗?如果没有,为何它还被视为社会动员的最实用口号?如果有,它为何被近代以来的学者志士们批判?2022-11-08
  • 朱颐钊
    谈清代政治思想的变迁史,《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的序篇。在具体材料的引用与点评上颇见功力,并且不乏精彩,不过撮合成篇以至于缀联为书,则有些失之于散漫了。2022-11-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