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奇特的旅行随笔。六十岁才开始海外旅行的作者,不谈旅途中的美景与美食,不谈旅行中的辛苦与经验,从一页页的文字中跳脱出来的,是她在旅行中那些心跳加快的时刻,是她与一个个灵魂相遇时激活的感受和思考。

当她的脚步徜徉在古代文明遗址、浪涛拍岸的悬崖、清晨阳光下的乡间墓地、名人故居、博物馆的时候,她仿佛总有无声的对话在发生。现在,这些对话变成了文字。

在作者丰沛的书写里,生命与死亡是线索,串联了时代、地域、风景、人物、文化、历史、文学、学术等诸多方面和她自己的故事。旅行与写作,让她能不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更勇敢地面对最后一段生命旅程。


陆晓娅,新闻人、心理人、教育人、公益人。退休前曾为《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首届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退休后创办教育公益机构北京歌路营。近年来关注老年问题与死亡教育,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影像中的生死学”课程,并为高校老师举办生死教育工作坊,同时参与推广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现于安宁病房志愿服务,陪伴临终者和他们的家人。著有《横渡死亡之海》《影像中的生死课》《给妈妈当妈妈》等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锦年
    是不错的游记,但既然是讨论生死问题,对于相约星期二没有关切的吗?写法略前现代,但谈的是自己心中的感受也就足够2023-07-28
  • 青苔
    生命进入老年,衰老是必然,死亡也是必然。对于必然,接受而非对抗,对自己,对他人都更好。但这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追求,把自己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仍要活出美,美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生而为人的尊严。冷眼看生死、一起度红尘。这是生命当是的样子。2023-08-06
  • 野狐禅
    后面有些章节讨论的关于死亡的课题,与她本人的旅行经历结合了起来,相当于去到世界各地去看名胜古迹,重点是一些名人的,然后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来感悟自己的死亡,自己对于他们死亡的感想。但其实和作者本人又没有什么关系。看到中间部分,发现这里的女性死者就两个个,波伏娃和桑塔格。其他全是男性。2023-07-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