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假病》记载的是发生在某个江南小村的疾病故事。这些故事初闻有些不可思议,但背后却承载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这些生活智慧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会贯通为一套较为系统的地方性知识。它告诉人们如何判断自己得的是真病还是假病,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同时还教会了人们如何在这片与祖先、鬼、神共享的土地上始终怀抱着希望,顺利地生活,无惧地死去。


沈燕,1989年生,浙江德清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法学(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法学(民俗学)硕士,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前往东京大学学习一年。发表有《“两家并一家”之传宗接代的另类解读——阴间与阳间的连结》《灾害记忆何以传承——以一个村落地方神的变迁史为例》等文章。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ANTI-GRAVITY
    身处“传统”又“迷信”的**地区,我作为无神论者,要么理解这种文化,要么排斥它(同时也是受其排斥),但人和环境不兼容多少是痛苦的。对于虔诚奉拜的人,我不想简单地称之为“迷信”或“守旧”,我想理解他们而读的这本书,而这本书确实解答了我对这种文化的许多疑惑,我终于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另外奶奶去世前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陪伴,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不明白,现在终于理解了她的想法、“幻觉”,以及她临终前的表现。总而言之,敬天爱人就对了~~2024-01-16
  • Qfmfq
    某种意义上我很羡慕这本书的内容,沈燕写得并不深奥,亲身回到故乡的观察让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成为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复述。她对调查环境充满了深刻的记忆,对那些调查对象们报以亲切的称呼,时刻涌动出质朴的情感,回荡着童年的忧伤。回忆家族中的恩怨,描写奶奶的葬礼,记录祭拜、关仙时的场景,这些在江南地区有着某种普遍性的乡村叙事显得无比鲜活,而这不也正是我们日复一日提起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吗?虽然涉及的是民间信仰,但她并没有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只让彼时彼刻故乡的地方神灵们依次出场。疾病观念映射的是地方性的经验知识与乡村生活的秩序,在这一套秩序中,乡村世界乃至一个居住单元中既有神圣也有污秽,我们在这里兼顾着生者与死者,那些已故之人继续活在我们的口述中,我们也借着他们的蔽荫“艺术”地生活着。2022-12-11
  • 幻游火車
    奇妙、朴实、动人。无论是源于对家乡不够了解而生发的乡愁、村落的疾病观念和灵验叙事,还是时代变迁之下式微的仪式实践,作者的生活和情感经验都让我产生共鸣,回忆起过去一年参加葬礼、关仙、祭祀活动的经历而落泪。村落的地方性知识同样形塑了一部分曾经生活在那里的我,有时候它是混杂着世俗与神圣的经验,有时也是无法活出理想自我的情感羁绊。2022-12-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