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亚当·斯密在今天常被视作经济学家,然而,在其同时代的伟大哲人眼里——如休谟、伯克、康德、黑格尔——斯密是一位有独创见地的深刻思想家。其著作涵盖道德哲学、政治经济学、修辞理论、美学与法理学。《亚当·斯密与启蒙德性》即为斯密专家、著名学者格瑞斯沃德对斯密道德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全面研究。

关于启蒙之性质与命运,当代哲学一直争论不休。格瑞斯沃德在此语境中展开了他的研究,将斯密的著作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当下讨论关联起来,探讨了斯密对古代哲学的借用与批判,以及斯密对人类道德、政治视野的辩护。格瑞斯沃德在古今之争的视野中重新审视这个现代性的关键人物,而斯密与柏拉图等古代哲学家的联系,亦将得到重新评估。


查尔斯·格瑞斯沃德(Charles L. Griswold, Jr.),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波登·帕克·鲍恩教授(Borden Parker Bowne Professor of Philosophy),其教学和研究涉及诸多哲学家与历史时期。著有《让-雅克·卢梭与亚当·斯密:一场哲学的相遇》(2018),《宽恕:一个哲学的考察》(2007),《柏拉图〈斐德若篇〉中的自我认知》(1986)等。《亚当·斯密与启蒙德性》(1999)是他的第二部专著,也是他的代表作。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鸿渐
    不错的一本书,作者的写作脉络和论证思路非常清晰,译者的风格也非常好。但是斯密的伦理学思路归根到底还是存在问题,在形而上学基石和激情问题上都有太多未澄清之处。就我个人看来,无偏观者等一系列概念太含混了。而且,尽管斯密写了这么多内容,最终仍然回到18世纪苏格兰的风尚论,这种风尚论与所谓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距离并不远。至少我仍然认为马克思并未“冤枉”斯密。我们当然可以说,斯密不是粗俗理解的那种纯经济力量的无形之手的鼓吹者,也可以发现他对信用的忧虑,但其理论最终还是镶嵌在一个“风尚”而非“德性”的基盘中。最终,斯密的理论留下了一个空缺,他永远无法理解那种对“意义”的反讽式的追求。2023-06-14
  • 一见生欢
    这本书是对斯密的道德和政治思想进行全面哲学研究的著作,格瑞斯沃德在书中提到斯密的哲学理论,有关“同情”的诠释的很透彻,他认为在做与看之间,在行为人与旁观者之间,看和旁观者具有内在的优越性。旁观者是道德评价的尺度。这让我想起最近热搜上的事情,很多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女孩该怎么理性才能避免伤害,它们就像一把尺子来度量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可是却不能对女孩的遭遇感同身受。书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们要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观照自己,反思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才能认知合宜2022-06-15
  • 萌萌哒可达鸭
    出乎意料地对我口味(也许是由于作者是研究古典出身)。这本书主要从戏剧、美学、怀疑论、修辞等角度拆解斯密的道德哲学,非常细致,对我现在的情况而言过于细致了。书里的概念辨析很多,但很复杂,并可能由于复杂与本身试图保持的模糊性,让这本书的论述显得不那么清晰。尤其是同情与自私的讨论,就像一些书中关于自由与决定论、本质与表象的讨论一样,辨析到头还是一头雾水。斯密的道德哲学非常有苏格拉底的意味,尽管仍然受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的深刻影响。把我原本想的东西完全系统化了,有关火把与太阳的隐喻,还有对于表象的坚持,非常有意思。最后,良心受愧的是,我是以这本书为主题浅浅翻了翻《道德情操论》(完全败坏的本末倒置),待我期末结束一定好好补完。唉,论文周真的让我颠倒了原有的自然秩序,变得败坏了。对不起!斯密2022-12-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