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种对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背离,甚至颠覆了当时主流的古典主义对美学和诗学的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体裁具有无限可变性,并坚决维护天才(genius)和创意想象力在文学中的地位。贝勒尔教授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深入介绍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早期发展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的特点。


恩斯特`贝勒尔 1928年生于德国埃森,1951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65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出任哲学教授。1976年,贝勒尔教授创立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并担任首任主任,任职逾二十年之久。他在德国浪漫主义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研究方面著述颇丰,亦有涉猎反讽理论和尼采研究等领域。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mo
    先验唯心论和法国大革命下的耶拿浪漫派,希腊专治下的德国思想, 统一哲学和诗歌,塑造人化的诗性统一,责难重复模仿和具象化,从威廉麦斯特到Heinrich von Ofterdingen,乌托邦的承诺不见了,对未来的绝对冀望也不复存在了2018-11-30
  • 忘齋
    艺术本身是一个流动的,边界模糊不清的,测不准的概念,西方美学家试图在此康德式的杂多中建立一个欧几里得式的知性体系,就像试图用杯子的形状定义水一样,陷入了道可道的困境。2019-07-04
  • 驩虞
    简明扼要地回顾了反讽的历史及该概念在施莱格尔用法中的变化(苏格拉底/哲学意义上的,也是未来罗蒂意义上的,一种否定性,一种装傻充愣/糊弄,一种拒绝给出自身之物),即超有限的有限性,是自我创造与自我毁灭的交织,同时也捕捉到了反讽和断片的关系,但作者似乎并没有特意区分Fragment和fragments,只是突出了断片对系统的中断,还是过于简略了一些,毕竟“书写断片就是书写诸断片”,这句话的核心还是一与多的关系,不仅仅是系统与中断的关系。2021-03-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