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艰涩和深奥,往往令很多教师和学生望而却步。因此,著名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写下了这本举重若轻的导读,简洁流畅地解释了文学理论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么多理论流派;对部分影响很大的流派进行了阐释,包括现象学理论、阐释学理论、格式塔理论、读者接受理论、符号学理论、心理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文学人类学理论、艺术经验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勾勒出每一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梳理了该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作者

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2007)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读者接受理论的创始人,著有已成为经典的《隐含的读者》(1974)和《阅读行为》(1978)。在《怎样做理论》中,伊瑟尔使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对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斯宾塞的《牧人月历》、艾略特的《荒原》等作品进行了多视角解读。他对诸多批评理论把握准确,解读客观,供读者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流派。通过《怎样做理论》,他消除了学生对批评理论的畏惧,展示了不同的批评理论在文本解读中所具有的阐释潜力。

关于译者

朱刚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批评理论研究。

谷婷婷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潘玉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主讲英语阅读、演讲等课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ilhouette
    前几章讲得特别透彻,后面略显仓促。以易懂而且甚至有点具象的语言讲清楚了一些文学理论,还配有实例分析。很微妙的一点在于,伊瑟尔并不是用理论阐释文本,而是反过来,用文本证明理论的合理性。2022-08-07
  • 6794089
    挑肥拣瘦地把第一章和最后两张看完了。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看,为了实现对现实的干预和未来的预测,不惜把人作为代价,看作一个孤立稳定的原子。而社会科学的意义之一就在于,赋予自然科学理论成果以人类意志和存在。否则,所有得出的结论,都将指向灭亡和无意义。2022-08-20
  • 未晚
    看得晕头转向“然而,这在最后还留下了一个问题,我们目前只能对这一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急于把艺术作品转化为认知。这有两种可能的答案:我们想知道我们所经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或者我们想领会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陌生性。在前一种可能里,我们努力增加对于经验的了解;在后一种可能里,我们希望掌握那些超越指涉和跨越界限的东西。不论是哪种情况,理论都使我们面临一种自相矛盾的欲望,即从认知的角度去描述某种在本质上难以认知的事物。”2024-03-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