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二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政治难题。因此,宋政府致力军政改革,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时必须关注的议题。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朱颐钊
    个人论文集。讲永乐城之战的一篇最有趣,可见通行历史叙事当中认为是役损兵折将、神宗因而改变拓边策略甚至郁郁而终,其说始自元祐诸臣,并经历代爱好和平的人士层累叠加,方有如此。不过,北宋百年不忘燕云,南宋百年不忘中原,用心也算是良苦吧。2022-03-09
  • 木叶山居士
    勉4首先这是本论文集。奉劝不要被题目所骗。因这是论文集,故有些篇章文不对题。特别中间几章里的很多内容与议题及前后文有很大割裂感。个人感觉最精彩的是第一章和后两章,有的是对前人研究的补充与修正,有的是自己的新见,启发良多。附录里对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思考也很不错。2021-07-02
  • 投水月下
    副标题为“北宋中后期的军政与对辽夏关系”,按书中内容,或许书为“对夏关系”更为恰当。虽是论文集,但择选的论文主题均聚焦于北宋军事史与对外关系研究,足以体现本书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与连贯性:自神宗朝始,宋廷的对外政策便常在抚与剿间回旋,神宗试图转变澶渊以来“纳币让土”的消极防御政策,却因祖宗法度积弊难改而陷入军政改革的困境。军官人才的培养与兵制改革的争议成为变法强军的两难,而君主遥控前线宿将的决策专行、北宋中后期历朝的党争则使拓边战争难以为继。神宗崩后宋廷的对外方针转向主和,却因朝臣不平衡的宗主国心理而被西夏毁约。是故北宋自始陷入和与战的窘境,并为南宋及后世的正统王朝留下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有的是制度上的建置,有的则是来自前朝故事的教训。2020-11-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