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勒兹》属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系列。吉尔•德勒兹(1925-1995)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被视为左翼尼采主义者,被看作是后马克思思潮的一份子。《德勒兹》是吉尔•德勒兹的“敌人”——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著作,围绕着“大写的一”以及其他内容,巴迪欧以自己的 方式,对德勒兹的思想进行言说。全书分为十章,在书中,巴迪欧试着展示一种思想运动——抗拒、加速与减速、翻覆与逆转德勒兹的思想运动,以一种哲学家的本格方式。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可以同时视为德勒兹与巴迪欧哲学的简介,而且因为涉及德勒兹这个被巴迪欧一再拿来较量与挑战的同代哲学家,急遽升高了火线,成为一本当代法国哲学的“诸神战役”。必须有相当的配备与防护才能深入两位天神以巨大雷电互殛斗殴的战场。《德勒兹》中的导演当然是巴迪欧,但从他扮演的、不无自我袒护的戏码来看法国当代哲学,在重重的硝烟与核爆粉尘中,20世纪最激进与最饶富趣味的思想无疑地已掀开特异的一个视角。


阿兰‧巴迪欧 法国重要哲学家,在政治立场上以法国毛主义者及对共产主义的捍卫著称。巴迪欧早年受阿尔都塞的深刻影响,认为只有透过数学逻辑才能展开存在论的思考。在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事件》(1988)中,存在论被发展成一种数学的集合论。爱、艺术、政治与科学是巴迪欧哲学的四个基点。

译者简介:

杨凯麟 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领域研究所教授。研究当代法国哲学、美学与文学评论。著有《分裂分析德勒兹》《分裂分析福柯》《书写与影像》《虚构集》,译有《德勒兹论福柯》《消失的美学》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音谬论
    实际上还是不错的,巴迪欧对德勒兹思想的认识有合理之处。哪怕抛开哲学论调,这本书里巴迪欧对德勒兹个人形象的描摹也是很好的。2022-05-12
  • 种瓜得瓜
    暂解没蓝江的导读,我根本看不懂(内容不至于难到看不懂,我不熟悉德勒兹、巴迪欧的概念),喜欢巴迪欧的解读思路,强调了斯兵诺莎的德勒兹,决定论(人非拉普拉斯妖,世界对于人是混沌)下对流变生成效果的肯定(重复与差异:深入解读生命自身的解释,走向时间、记忆)。我是世界的褶皱、效果,而世界的显现也只能从人的视角(记忆、时间)出现,我是世界的意识,并导向所有表征疆域的解放。两点:①.要突出德勒兹本体论(非常美妙的本体论,以后详述)中的必然(偶然性是无数因果必然性的交汇)②.反对尼采反对德勒兹的价值论述(精英主义),因为一切已经抹平——要从这里建立规范。或者说德勒兹根本就没有建立价值评判标准,而只是描述了事实(人作为效果而存在,也不对,他肯定了超人)。甩锅,翻译问题,巴迪欧不怎么说人话***2021-12-30
  • 榛果。
    打破,重组,构建又打破,我是指意义本身。2021-11-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