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赫尔岑(1812—1870),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1835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1842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并受到迫害。1847年初,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成为流亡者,从此再未返回俄国。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1852年他来到伦敦,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1870年1月,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事与随想》等。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1812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世纪40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19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1848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wenty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停留着掌心与指尖的温度,赫尔岑予以文字真情,我也倾注了极大的心神。仿佛跟随着,也历经了艰难踬蹶漂泊流亡的一生。事业!革命!家庭!事业革命方面懂得太少,感触不深。然而描写家庭的,真是软刀子捅进了心里蘸着血写出来的。2019-01-04
  • 测海
    伟大的思想者,光耀后世。伟大的作品,超越时空。2018-08-12
  • 三皮
    太丰富了,直率、有趣,极富洞察力,难于一言而尽。俄国贵族的童年、流放时的外省官僚、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48年欧洲革命洪流、洪流里一个个革命家,意大利的波兰的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个体生命历程式的航拍式写法。上册里写道仆人和主人孩子玩耍,切入主仆制度对人的人性的侵蚀,振聋发聩。中册黑尔韦格介入赫尔岑家庭的来龙去脉,令人气愤。而将个人性归在风潮所系的观念上,想到了红与黑的玛蒂尔达。下册写道罗伯特·欧文,其见识的出群,不为群众所理解。只是举三处令人击节的片段。其实赫尔岑的笔并没有停留太久,一直在朝前,所以一种轻捷有力、蓬勃的朝气。“然而这位冷若冰霜的人身上却存在着一股小小的暖流”2018-09-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