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科幻文学论纲》有着十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从科学和文学的权力场角度解读科幻,同时对科幻作家簇进行了精辟的分类,思想深刻,论据丰富而坚实。
这部严肃厚重、力透纸背的作品,资料丰富、立论严谨、论据翔实、结论新锐,饱含了人性和理性,洋溢着热情与智慧,更展现了对待历史真相的良知和勇气。全书充满真知灼见,振聋发聩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获得者。《科普创作》《科学故事会》副主编,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幻教育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心灵探险》《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渊》《中国轨道号》等小说和《科幻文学论纲》《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等学术著作,作品多次获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风空之枫
    在吴岩这里,科幻本身的性质被带着目的和想象被塑造,但这种方法其实是和性质多而泛的不同时代科幻割裂的,因此作者希望在文化中反过来考察科幻在其中的含义。作者把科幻作家分为作家簇以考察(本人觉得其实谱系的方法会更科学一点),介绍了女性、大男孩、边缘、落伍者作家簇,并且用对科学的、对社会的态度来考察这些作者,得出了一些结论。但我觉得这些划分本身很有意思,但没那么严谨。但本书还是给了很详实的介绍的,而且金句频出。最后介绍完之后,作者还是总结并展望了一下 SF 和主流文学。感觉不是很好的科幻史,但确实是值得简介的分析材料。2022-04-17
  • 草末
    犀利,这种犀利带着警醒和令人不适的观感,然而这是对文本熟悉后的感觉,也是真实的,无论是女性,男孩,边缘,落伍者,什么是科幻,抱持多元,故事性和轻松的氛围,降低权利论,鼓励想象力,回归创作自由,会慢慢脱离边缘感吧。2022-09-19
  • 此情做梦呢
    这本书是论文体,我本来看不进去,但中间部分用语通俗,就看得动了。这几项划分我觉得有道理,特别是女作家那部分,因为近期在看厄休拉,特别有体会。按照书里的描述,去买了扎米亚京的《我们》。我喜欢的特德.姜书里提到并不多。本来这种一看题目就很严正的书我不会去看,有次去朋友家,他儿子推荐的,没想到还不错。我对书的选择一贯刚愎自用,有封闭在自己固有认知里的迹象,要注意改正,以后多跟朋友交流。2022-11-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