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推荐语】

死亡往往是我们生活中的禁忌话题。陆晓娅老师的这《影像中的生死课》,却将一束强光打到了死亡身上。通过一门课,数十部电影,陆老师将死亡雕刻得惊心动魄。但是,与其说她是引领我们坦然直视“死”,不如说是邀请我们纵身跃入“生”。因为死亡只能是“自己的”死亡,所以生命也必须是“自己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死亡是关于自由永不熄灭的启蒙。——学者刘瑜

陆晓娅在暌违出书20年后,推出此力作,涵盖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美学等多个领域,记录了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开生死学讲堂的过程。她将这一深邃严峻的终极命题,以精挑细选的国内外影像学资料为向导,旁征博引,作了深入浅出精辟入理的阐释。——作家毕淑敏

陆晓娅的《影像中的生死课》就是一道穿透现代性困顿的灵光,它不是胡克大夫的《周一清晨》,也不是莫里教授的《相约星期二》,自成一格,别有一番风景。她不追逐体系感,只追求思想的光辉;不在乎成绩,只在乎学生抵达神圣的生命状态;伴随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引领一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影视剧的长镜头中探寻生死的本相,体察生命的雄浑与厚重,责任与担当;开始从人生知识到生命信仰,从知识积淀到精神发育的蜕变。——医学人文学者王一方

【内容简介】

《影像中的生死课》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优秀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影像中的生死课》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陆晓娅】

“斜杠老年”(心理人/教育人/读书人/写作人/公益人)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青春热线创办者,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首届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全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退休后和朋友创办公益机构歌路营,服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近年来关注衰老与死亡,为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理事、养老院志愿者。于2012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影像中的生死学”公共选修课。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青苹果普拉咚
    今年有好多次面对亲人生死、养老送终,和自己身体机能老化,不自觉开始想看这类书,能看到60岁的人和20岁的人谈生死,真是一件特别有安全感的事,我的感觉和文稿中的学生们一样,不再害怕死亡的符号和仪式,而是亲近每一次告别,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2022-06-22
  • 青苔
    这学期的教材蓝本。作为教材很棒,作为理解人生、生命、生活的一种切入角度,也极佳。向死而生想要有真实的观感,有深度思考,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2023-12-31
  • 土拨鼠jerry
    怎么说呢,读完了书,自己也很想借鉴(甚至直接搬运)陆老师的模式,开一门与生死相关的课程,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从事与死亡议题相关的工作。这就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和影响。感谢陆老师!2022-10-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