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何东西方历史如此不同?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开出民主宪政之路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有什么内在的困惑与张力?思想史名家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反照中国历史和文化,为您解说中西方历史差异的思想文化根源。

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为线索贯穿东西方思想史,深入到东西方制度背后的思想源流,为 我们梳理出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明晰线索,通过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为张灏教授的重要文章精选,文字流畅,说理清晰,深入浅出。

《幽暗意识和时代探索》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第一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张灏,1936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桃香
    提出幽暗意识很有新意,正是西方社会具有的“幽暗意识”,即对人性的堕落、黑暗面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权力的约束,开出民主制度,这种思想令人耳目一新。也提到了中国社会,儒家也具有幽暗意识,但是儒家的学说是建立在对人性乐观的基础之上,这是中西文化很大的不同。也讲了轴心文明、怎么认识五四运动,张教授的研究就是思想史研究的路子,就是观念、价值在历史、事件中的演变和作用。2019-06-12
  • Vivi
    因为历史学得太差了因而不懂的地方很多,仅就我看懂的部分打分。看完全书大概把幽暗意识理解了,时代探索不太懂。2021-11-13
  • Kreutzer
    张灏将儒家思想归结为源自夏商神灵崇拜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源自东周儒家的“天人相应”思想,分别代表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宇宙观,后者认为人的内心存在与君王(圣人)代表的天命地位相当的权威意识,也就是内在的道德精神,而这与西方的“幽暗意识”(也就是原罪观念)存在相似之处,在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最高点是晚明思想家对制度的批判。但是,这种个人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天人合一思想中伦理实体化(也就是礼乐教化)的影响,无法演变为自由主义思想。到了近代,这一思想重新被强调集体的自由主义思想(其实就是源自卢梭的共和主义思想)激活,为共产主义的流行奠定了基础。张灏大体上与殷海光的思想类似,站在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批判这种欧陆自由主义的激进态度。具有启发的是他对共和主义与儒家思想相似点的论述。2022-12-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