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学校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科耶夫的一些话,说得十分精辟,比如他在冷战时期就断言"苏联人和中国人只是目前还贫穷的美国人而已"。这一席话,直到今天,依然警诫我们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俄国。是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对法国当今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除了《黑格尔导读》外,主要著作还有:三卷本的《论异教哲学思想史》(第一卷: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第二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三卷:希腊化时代哲学—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康德》,《论法学现象学》,《概念,时间和语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蓝蓝路
    富有激情的思考。但感觉一些关键问题似乎被回避了,如主仆斗争的最后阶段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如何能在双方都不至死亡的情况下获得承认,如果历史的终结自拿破仑帝国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已经获得了承认(换句话,承认到底是理想还是事实?)2011-07-25
  • 其实这本书翻译倒没什么大问题,当然科耶夫本身文笔也很清晰。的确可以管窥到二十世纪法国的哲学的源头,以及法国哲学不但通过科耶夫暴力解读黑格尔的同时,也暴力解读着马克思和卢卡奇,现今我国马哲界那些实践哲学的余孽仔细看来也不过是科耶夫的重复。不过有几点惊喜反而不是在主奴辩证法的部分,一个是关于概念与时间的古今四种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智者和哲学的分离,显然于连的关于中国思想的论断与科耶夫的分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019-11-29
  • 柏迪
    太棒了,以存在主义角度解释黑格尔哲学,我的世界观发生了震裂;只有死亡才能让人自由,历史概念;人需要社会化,需要生死斗争;必须限制自己才能实现个体性;个体性的实现需要死亡、限制、斗争和自我意识, 只有意识到自己终将一死,并为自己的有限性和个体性去进行生死斗争,获得被他人承认的人的承认,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普遍性,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才不是分裂的苦恼意识。人必须敢于冒生命危险,必须善于扬弃和否定被给予的,才不是动物,一个只想停留在同一性(沉浸于过去、童稚状态)里并获得永恒的人(中国道家)也就不会有发展,不会有历史,只有历史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这种道家的永恒意识是虚妄的,宗教(所有的非理性信仰)都是宗教,只要妄想在别处,在未来通过他人,而不是在此世仅仅凭借自己得到自由的人,最后都不能得到自由。2019-01-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