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A Study of the Play-Element in Culture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年12月7日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Groningen)。他是一位文化史学家,也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当他还在古典语言学校读书时,便掌握了阿拉伯语。1891年他入格罗宁根大学,改学文学和梵文,并以一篇论述古印度对剧的论文毕业。1905年他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历史教授的职称,1915年,又在莱顿大学获同样职称。在《我的历史之路》这篇文章里,赫伊津哈概述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他对纹章学和古钱学的青春般的热情、他的东方研究的失望、以及那本使他闻名于世的《中世纪的衰落》一书的概念,等等。极权主义思想的出现激发了他在《明天即将来临》一书中挺身捍卫西方文学和艺术,而是《游戏的人》中他又坚持了对先验价值的信念。1942年,赫伊津哈作为人质被德国占领军扣押,随后被禁闭在一个小村庄里。1945年,2月1日,在荷兰解放前夕,...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ilverpony
    读了德语版才发现原来有英语版。有时间我来翻个中文版的玩玩吧。比较过之后,感觉还是德语版稍微好一些,英语版的翻译有点怪怪的感觉2014-05-13
  • 小尼姑
    从概念上很有启发性:单是把Ludens 提到与Sapien对等的位置,就很有趣,人是不自明的,思想也不完全是自明的。在二元的松弛对立中游戏。也从史学的各个方面积累了论据:文明的各个方面起源的以及残存的游戏形式,这种方式很扎实,但读起来也花时间。2021-10-04
  • 莫某人
    很难下定论的一本书。专注文学批评的地方有多么精彩,所谓的“文化批评”的地方就有多么糟糕:说得好听点叫兼容并包,说得难听就是大包大揽,形同民哲,更不要说还有许多东方主义的一知半解。但最后一章却图穷匕见,这部作品根本上是对于Carl Schmitt的主权理论的批评,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必须和法兰克福学派相照应,尤其是对于myth和历史起源的关怀。同时这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康德式的,是对于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美是pure play of the form的延续; 而正如康德笔下beauty is purposive without a purpose,赫伊津哈的play也需要不服务于道德(即不是means),但又必须指向道德,而这也正是对于施密特的批判之处。值得读的有第一章、最后一章和关于诗歌的一章。2021-07-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